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发文写道:“如果大陆想要武统台湾,那么台湾可能见不到解放军的影子,就已经被大陆的火箭军给打的稀巴烂了。” 这话听着刺耳,却是对两岸军力差距最直白的戳穿。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的这番发文,源于他对两岸形势的清醒观察。作为岛内青年组织的负责人,他长期接触基层声音,深知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2025年6月,何溢诚在社交平台上直言,如果大陆选择武力统一,台湾的防御体系可能在开战初期就面临毁灭性打击。火箭军作为战略力量,能在短时间内瘫痪关键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和能源设施。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公开军演数据的推断。岛内某些政客热衷鼓吹对抗,却忽略了实际差距。何溢诚的言论,反映出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无奈与呼唤理性。他强调,大陆的军力投入已形成不对称优势,台湾每年耗费巨资采购武器,却难以弥补结构性短板。这样的发文,不仅戳穿了“抵抗6小时”的神话,也提醒岛内民众,战争代价远超想象。两岸同根同源,和平对话才是出路。 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军种,成立于2015年,兵力约15万人,直接隶属中央军委指挥。它整合了核常兼备的导弹部队,涵盖短程到洲际的多种型号。东风15B作为其中一型短程弹道导弹,射程在300至600公里,精度高到圆概率误差仅5至10米,专为打击高价值目标设计。这种导弹机动性强,能在发射车上快速部署,适合台海复杂地形。近年来,火箭军通过多次环台演习,展示了其实战能力。2024年5月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中,东部战区出动陆海空火箭多兵种,模拟封锁台岛周边海空域。演习覆盖导弹试射和联合打击,验证了火力覆盖的效率。何溢诚提到,数十个发射单元深夜机动,正是这种演练的常态。这样的训练,不仅提升了部队协同,还向外界传递威慑信号。台湾方面虽加强监测,但雷达系统难以全面应对饱和攻击。火箭军的存在,本身就是和平统一的保障力量。 两岸军力对比,早已不是简单的兵员数字游戏。大陆火箭军拥有上千枚常规导弹,覆盖台湾全境,而岛内防御依赖有限的反导系统,如爱国者导弹。东风15B的集群发射,能在首波攻击中摧毁指挥中心和补给线,导致后续抵抗瘫痪。何溢诚的发文点出,台湾地狭人稠,缺乏战略纵深,一旦能源节点如高雄液化气厂被精准打击,民生将瞬间崩盘。岛内政客推动“以武拒统”,却让预算倾斜军购,2025年军费预计超200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国武器交易。这笔钱本可用于教育和医疗,却被意识形态绑架。PHL-191远程火箭炮作为大陆另一火力平台,射程达220公里,16枚齐射覆盖百公里靶区,演习中屡次命中模拟目标。台湾防务部门在回应时,往往语焉不详,暴露了应对能力的不足。这样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大陆长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青年如何溢诚,看到的不是对抗的浪漫,而是民众福祉的隐忧。 环台军演已成为常态化手段,2024年10月的“联合利剑-2024B”再次检验了火箭军的部署速度。东部战区部队出动上万兵力,导弹部队与海军空军协同,模拟多域作战。东风15B在演习中锁定纵深目标,展示出从机动到发射的全链条效率。台湾媒体报道时,常避重就轻,强调“监测成功”,却难掩内部慌乱。退役将领私下承认,岛内空间太小,难以承受饱和火力。何溢诚的观点,正源于对这些演习画面的解读。 他指出,大陆不愿动武,是因为珍惜同胞家园,但实力已足够让任何介入者三思。美国关岛基地在东风26射程内,亚太盟友的算盘难打。岛内年轻人被拉长义务役,职业发展中断,却为不明目标买单。这样的现实,逼迫人们反思:对抗能换来安全,还是加剧分裂?火箭军的威慑,本质上是守护统一的底牌,推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 岛内“以武拒统”的声音,源于政客的选举策略,却忽略了经济代价。台湾每年军购挤压民生预算,劳保基金濒临破产边缘。何溢诚发文后,引发青年圈热议,许多人分享对未来的困惑。火箭军的发展,体现了大陆国防现代化的路径:从数量到质量的跃升,东风系列导弹已成为区域平衡的关键。相比之下,台湾的武器依赖进口,维护成本高企,实战效能存疑。 2025年赖清德当局推动“台湾铁穹”计划,实际是另一张军购清单,预计耗资数百亿,却难抵火箭军的火力网。两岸血脉相连,战争只会两败俱伤。大陆的军演,不是挑衅,而是回应“台独”挑动。何溢诚的直言,接地气地提醒:睁眼看清差距,别让政客的炒作蒙蔽双眼。统一之路,靠的是对话与共识,而非导弹的啸鸣。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发文写道:“如果大陆想要武统台湾,那么台湾可能见不到解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14 18:59: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