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宣布了 10月14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说了个挺关键的事儿:现在日本经济的问题是通货膨胀,早不是安倍经济学那会儿的通货紧缩了,至于具体怎么调货币政策,得看日本央行的决定。 2012 年安倍上台那会儿,日本经济已经被通缩缠了快二十年,物价跌、工资降,老百姓攥着钱不敢花,企业赚不到钱不愿投,整个经济像摊扶不起来的烂泥。 安倍喊着 "三支箭" 救市,核心就是跟通缩死磕,第一支箭就是疯狂印钱,搞所谓的 "量化质化宽松",央行把基础货币从 2012 年底的 138 万亿日元一路怼到 270 万亿日元,还每年买 50 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恨不得把钱直接塞到大家手里。 后来更狠,搞起了负利率,银行给央行存钱还要倒贴利息,就是逼着银行放贷、企业投资、老百姓消费。 可这番折腾啥效果呢?说出来都笑话,安倍心心念念的 2% 通胀目标,从头到尾就没稳住过。除去生鲜食品的核心 CPI 从没真正站上 2%,要是再刨掉食品和能源,那核心 CPI 常年在 0% 附近晃悠,通缩的根儿压根没拔掉。 那些年日本老百姓该省还是省,超市里临期食品照样抢,企业也没敢大规模加薪,2020 年之前的十几年,日本名义工资年均增长率才 0.08%,跟没涨差不多。安倍经济学闹了半天,就炒高了股价,让大企业赚了点钱,普通人家的日子还是老样子。 谁能想到,当年求之不得的通胀,从 2022 年 3 月开始突然来了,而且一来就刹不住车。 截至 2025 年 3 月,核心 CPI 已经连续 36 个月超过 2%,其实总务省的数据更吓人,到今年 3 月都连续 43 个月上涨了,2024 财年整体涨幅更是达到 2.7%。 更让人 "惊喜" 的是今年春天的加薪,日本最大工会说平均月薪涨了 5.1%,是 33 年来最高的,大企业涨幅甚至到了 5.19%。 表面上看,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打赢了通缩这场持久战!可你要是问问日本老百姓,没几个觉得日子好过了,这里头的门道可太深了。 这涨价潮里,日元贬值简直是火上浇油。这两年日元兑美元汇率一路跌,2024 到 2025 年均汇率才 0.00676 美元,意味着买进口东西得花更多钱。 日本本来就缺粮食,80% 靠进口,2024 年食品进口总额达到 11.6 万亿日元,是 2010 年的两倍。进口美国牛肉均价涨了 17%,每 100 克牛腩在东京超市卖到 300 日元,比两年前贵了五分之一。 咖啡豆全靠进口,去年越南收成不好,进口额直接涨了 20%,爱喝咖啡的日本人每天都得为涨价买单。能源也一样,政府一停补贴,2024 年 12 月电费就涨了 18.7%,燃气费涨 11.1%,冬天开暖气都心疼。 再说说那吹得神乎其神的加薪,看着热闹,其实水分大得很。大企业是涨了 5% 多,可占了大半江山的中小企业呢?平均才涨 3.62%,每个月就多拿 9662 日元,合人民币才 450 块钱。 更坑人的是,加薪根本赶不上物价涨的速度,2024 年实际工资连续 3 年下降,2025 年 3 月单月跌幅都到 1.8% 了。 最头疼的还是货币政策的两难,这也是加藤胜信把球踢给日本央行的原因。以前对付通缩,印钱、负利率一套组合拳就行,现在通胀来了,按说该加息降温,可日本敢吗?真不敢! 日本政府债务占 GDP 比例早超过 260% 了,是发达国家里最高的,一旦加息,政府要还的利息就得翻番,财政直接要崩。 更要命的是,这所谓的 "经济转向" 根本没根基。消费看着热闹,其实是被迫花钱,物价涨了不得不买,不是大家愿意消费。 2024 年民间消费名义上涨了点,实际扣除通胀后基本没动,有些月份还跌了。企业投资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汽车、电子这些大企业,中小企业根本不敢扩产,毕竟老百姓手里没钱,生产多了也卖不出去。 劳动力短缺是真的,但加薪是 "防御性" 的,59.1% 的中小企业涨薪是因为怕员工跑了,不是因为赚了更多钱,这种加薪根本没法持续。 加藤胜信说现在是通胀不是通缩,这话没假,但他没说透 —— 当年的通缩是慢性病,磨人但死不了;现在的通胀是急性病,治不好要出大事。 日本央行现在就像站在钢丝上,加息怕摔死,不加息怕通胀烧起来。老百姓呢?左边是涨得离谱的物价,右边是跟不上的工资,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所以说,别被那些 "日本打赢通缩战" 的说法骗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经济大转向的胜利,而是从一个困境掉进了另一个更难的困境。 安倍经济学没解决的问题,现在换了个马甲又冒出来了,而且更棘手。接下来就看日本央行怎么出牌了,可不管怎么出,吃亏的终究是普通老百姓,这日子怕是还得熬一阵子。
日本正式宣布了 10月14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说了个挺关键的事儿:现在日本
云景史实记
2025-10-14 20:13:05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