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冷,乌军又来给俄罗斯送温暖了!这次真是炸惨了,俄罗斯年产450亿立方米天然

云景史实记 2025-10-21 08:13:58

刚开始冷,乌军又来给俄罗斯送温暖了!这次真是炸惨了,俄罗斯年产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被无人机命中,已经连续大爆炸,燃起大火,天然气处理厂大火照亮了半个夜空! 俄罗斯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距离乌克兰边境,足有1500公里,位于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区。这里已经是远离乌克兰的俄罗斯本土大纵深区域。 这被烧的厂子有多金贵?它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手里的宝贝疙瘩,一年能处理 450 亿立方米天然气,折算下来一天就得 1.2 亿立方米,差不多是德国冬天一天用气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天然气,还能加工 620 万吨凝析油、硫磺这些宝贝,不管是供俄罗斯国内用还是出口换钱,都是顶梁柱级别的存在。 更关键的是,它还接收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加工,现在一被炸停,这条跨境能源线直接断了,等于断了俄罗斯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时候炸它,刚好赶在天冷用气量大增的时候,不是 “送温暖” 是什么?简直是往俄罗斯的 “暖气管” 上扔炸弹。 有人说 1500 公里呢,乌克兰的无人机怎么飞得过去?可事实就摆在那,10 月 19 号凌晨 4 点多,当地老百姓眼睁睁看着火光把夜空染成橙红色,视频照片刷遍社交平台,浓烟滚滚的样子骗不了人。 乌克兰总参谋部干脆利落地认了,说就是他们干的,还精准打中了关键的净化装置,就是要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再看俄罗斯那边的说法,简直自相矛盾,州长承认设施被炸着火,国防部却喊着一夜击落 45 架无人机,还说奥伦堡拦了 1 架。这话说出来谁信啊? 要是真拦住了,那冲天大火是哪来的?明摆着是防空系统出了大漏洞,却还想遮遮掩掩,结果越抹越黑。 其实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这么干了,早有先例。8 月份的时候,他们就用无人机炸了奥伦堡另一家氦气工厂,那可是俄罗斯唯一能产火箭级氦气的地方,导弹燃料、卫星推进器都靠它,被炸之后俄罗斯军工产业链直接断了块关键骨头。 6 月份更狠,搞了个 “蛛网行动”,一口气炸了俄罗斯五大轰炸机基地,当时就暴露了俄军防空系统的毛病 —— 对付高空大飞机还行,碰上低空飞的小无人机根本抓瞎。 这次打奥伦堡天然气厂,就是把之前的战术延续下来了,专门挑俄罗斯后方的要害下手,你说这不是早有预谋的 “送温暖” 是什么? 更绝的是,乌克兰还玩起了 “组合拳”,炸奥伦堡的同时,萨马拉州的新古比雪夫斯克炼油厂、别尔哥罗德的油库也被炸了,三处大火一起烧,全是俄罗斯能源供应链上的关键节点。 萨马拉那炼油厂负责原油初级加工,被炸之后后续的燃料生产全得停;别尔哥罗德的油库存着前线急需的燃油润滑油,一把火全烧没了。 这一套下来,等于把俄罗斯的 “油箱” 和 “钱袋子” 同时锁死了,前线的坦克装甲车可能要缺油趴窝,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也得紧张,这不就是精准往痛处戳吗? 咱再算算这笔账,奥伦堡厂一天处理 1.2 亿立方米天然气,停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要是修复得花上几个月,损失得几十亿上百亿。 俄罗斯本来就靠能源出口撑着经济,西方制裁还没松劲,这下又少了块大进项。对老百姓来说影响更直接,天冷了正等着烧气取暖,厂子一停,供应肯定跟不上,要么限气要么涨价,普通人家的日子更难了。 之前德国冬天缺气的时候老百姓冻得挨冻,现在轮到俄罗斯自己了,这 “温暖” 送得可真够及时的。 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那么大国土,就不能好好防着吗?还真难。他们的关键能源设施星罗棋布,防空系统就那么些,要么守前线要么守莫斯科,根本顾不过来后方。 乌克兰用的无人机成本低,就算被拦几架也不亏,只要有一架突防成功炸中目标,就赚大了。 这种 “低成本换高价值” 的打法,把俄罗斯拖进了两难的坑。把防空力量调去守后方,前线就弱了;守着前线,后方又被炸得稀里哗啦。 现在奥伦堡的大火虽然灭了,但后遗症才刚开始显现。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送不过来,俄罗斯得找地方调配,国内的化工企业可能要停工,出口订单也得违约。 更头疼的是,老百姓心里的恐慌压不住了,之前觉得战争离自己远,现在 1500 公里外的腹地都被炸了,谁还敢说安全? 社交平台上全是俄罗斯网友的抱怨,有人担心导弹产能跟不上,有人骂官方信息不透明,还有工厂工人家属怕丢工作,这人心一乱,比设施被炸更难收拾。 所以说,乌克兰这记 “送温暖” 太狠了,专挑天冷的时候炸能源设施,专打俄罗斯的软肋,既有之前的案例铺垫,又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可不是瞎胡闹。 俄罗斯要是找不到应对的法子,接下来可能还得收到更多这样的 “温暖”,到时候可就真的冷暖自知了。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少将

少将

1
2025-10-21 08:28

攻对攻。守不住就打出去。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