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美国福特吸完40亿美元巨款后同意其关停境内工厂退出 据《印度时报》10

云景史实记 2025-10-13 15:12:53

印度对美国福特吸完40亿美元巨款后同意其关停境内工厂退出 据《印度时报》10月12日消息,经历4年之久的美国福特汽车印度钦奈工厂,在花费了20亿美元善后后,终于得到印度政府的同意得以暂时关停。 福特在印度栽的这跟头,简直是把 “外资冤大头” 这四个字刻在了脸上!29 年心血砸进去 40 亿美元,最后落得个扫地出门的下场,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被印度借着 “招商引资” 的幌子扒了层皮。 1996 年福特刚进印度的时候,那可是奔着 10 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去的,想着凭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怎么也能分块蛋糕。 可谁能想到,这一脚踏进去就是 29 年的煎熬,到最后市场份额连 2% 都不到,比蚊子腿还细。 更憋屈的是,不仅运营这 29 年里亏了 20 亿美元,想关门跑路还得再掏 20 亿美元善后,前后 40 亿打了水漂,这钱够建多少个新工厂了? 要说这 20 亿善后费花得有多冤枉,看看钦奈工厂的遣散费就知道了。那 2592 名工人,平均每人拿到了 62 个月薪水的补偿,算下来一人差不多 448 万卢比,折合人民币快 40 万了。 工龄长的老员工拿得更多,最高能到 86.5 万卢比,这哪是遣散,简直是被按着头给印度工人发 “退休金”。 福特本来想着赶紧了断,可就这遣散方案,还是跟工会拉扯了好久才定下来,毕竟在印度,工会的脾气比政府还大,不同意就起诉、抗议,能把你耗到破产。 有人可能会问,福特怎么就亏得这么惨?这就得说说印度那些专门坑外资的 “套路” 了。表面上喊着 “欢迎外资”,背地里全是看不见的坑。 就说汽车行业吧,印度把整车进口关税定到 100%,逼着外企必须在本地建厂。可建厂了又给你设卡,要求 30% 的零件得本土采购。 可印度那供应链根本跟不上,全国像样的汽车塑料件供应商都不到 5 家,零件质量差得要命,装到车上三天两头出故障。工厂还老停电,一周停个三四次是常事,生产线刚开起来就得停,这不纯纯耽误事儿嘛。 更要命的是物流成本,比中国高 47%,零件运进来贵,成品运出去更贵,成本降不下来,车卖便宜了亏,卖贵了没人买,福特就这么卡在中间进退两难。 本土车企还把市场给占死了,马鲁蒂铃木一家就占了快 40% 的份额,人家摸透了印度人爱便宜、省油的心思,福特进来后产品定位不准,卖的车不符合当地需求,自然打不开市场。 就这样熬了 29 年,越亏越多,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2021 年就宣布要关厂,可印度政府哪能让你说走就走? 这一关厂就拖了 4 年,跟通用汽车比起来,福特还算 “幸运” 的。通用在印度亏了 10 多亿美元,关个工厂花了整整 6 年,浦那的工厂找买家都找了 4 年。 印度那劳动法简直是 “外企杀手”,裁员得赔至少一年工资,官司没打完还得一直发一半工资,就算赢了官司,发出去的钱也别想要回来。 地方政府还故意刁难,通用的关厂申请直接被劳工部长驳回,说 “你们有能力继续亏损,说不定能翻盘”,这简直是不讲道理。 工会更狠,联合反对党搞绝食抗议,要求要么重开工厂,要么养员工到退休,吓得潜在买家都不敢接手。 福特虽然没被拖那么久,但也没少花钱。古吉拉特邦的工厂卖给塔塔汽车,只卖了 9200 万美元,跟当初的投资比起来就是白菜价。 钦奈的工厂至今没找到买家,只能空着,还得花钱维护。除了遣散费,设备处置、债务清偿、土地费用一堆杂七杂八的开销,硬生生凑够了 20 亿善后费,印度政府这才松口同意关停。 这还不是个例,小米在印度 48 亿资产说冻就冻,亚马逊花 65 亿美元收购企业,被印度最高法院直接判无效。 印度 29 个邦各有各的法律,中央喊着欢迎外资,地方转头就拆台,一到选举年政策说翻就翻,外资成了党派博弈的牺牲品。 莫迪之前突然废除大额纸币,全国现金流瘫痪,后来又废了农业改革法,沃尔玛这些靠农产品供应链吃饭的企业直接断了线。这种朝令夕改的环境,谁还敢 来投资? 更讽刺的是,福特刚花完钱关厂,印度政府又拿着电动汽车补贴找上门,想让福特重启工厂做出口。 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先用市场诱饵把你骗进来,榨干你的钱,等你要走了再狠狠敲一笔,然后换个由头再把你招回来,接着榨。可吃过亏的福特哪能再上当,就算重启工厂也只敢做出口,不敢再碰印度本土市场。 现在印度制造业里 20% 都是 “僵尸工厂”,关厂成本太高,企业干脆耗着,占着资本不生产,市场一点活力都没有。 工厂年关闭率只有 3%,远低于越南的 17% 和美国的 9%,这根本不是市场健康,是外资想走都走不了。 福特这 40 亿美元的教训,算是给全世界的企业提了个醒:印度那 14 亿人的市场看着诱人,实则满是陷阱。 想进来就得做好被 “吸血” 的准备,钱掏够了才能走,这种营商环境,就算给再多补贴,也留不住真心想做事的企业。

0 阅读: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