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在验尸时,用脚踢了踢他的脑袋,这时,旁边叛变的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0-14 23:47:39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在验尸时,用脚踢了踢他的脑袋,这时,旁边叛变的战友打了这个汉奸一巴掌,怒喝道:“你是没有手吗?” 1942年,赵尚志死了。 死在雪地里,死在路上,死在叛徒手里。那年他三十四岁,枪没离过身,人也没弯过腰。可就那么一个转身,脑袋后面一枪,倒了。地上是雪,血一落下去,立刻冻住。过路的风把雪吹起来,盖住他肩膀,也盖住他那张不太爱笑的脸。 消息传出去的时候,没几个人信。赵尚志那样的人,说倒就倒?可尸体就在那儿,背后一枪,前胸一滩血,边上还躺着个特务,叫刘德山,外号“刘炮”,已经断了气。 那人原是个伪军,被日本人收买后,混进赵尚志的队伍,说是来送山货,其实是带着命令来的。找个机会,近点,干脆利落地干掉他。 机会不难找。赵尚志不是那种疑心重的人,见你干得好,就把活交给你。刘德山混得快,混得熟,没几天就能给赵尚志出主意。说梧桐河那个警察所守得松,是个好打的点。 赵尚志听了,点点头,说可以试试。 二月十二日的凌晨,天还没亮透,雪没停。队伍从林子里出发,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赵尚志走在中间,前面就是刘德山。快到地方了,刘德山突然回头,抬枪,一枪打中赵尚志腰部。赵尚志一下跪在地上,没出声,随手就拔出手枪还击。枪声两下,刘德山当场毙命。 赵尚志没死透,但伤得重。他脸朝下趴在雪里,呼出来的气打在地上都成了霜。被俘的时候,日伪把他架起来,一路拷打一路问,他也不吭声。到了警察署,有人拍他脸,有人拿刀架他脖子,他还是一句不说。后来有个警察官是东北人,凑上来问他话。他看了一眼,说:“你不是中国人吗?为啥要给日本人卖命?” 那人愣住,没敢接话。 八个小时后,赵尚志死了。 尸体被运去兴山警察署,要有人确认身份。日军叫来了李华堂。他们以前是战友,一起在林子里打过仗,一起蹲在山沟里吃过冻饼子。后来打得难了,李华堂先退了。他说撑不住,说人吃人了,他不想死。就那么走了,去了日军那边,成了伪军。 两年过去了,他换了身军装,换了个职位,再回来见赵尚志,是在验尸房里。 尸体躺在木板上,雪水还没干。一个汉奸走过去,嫌脏,用脚踢了踢尸体的头。那一下不重,但屋里一下就安静了。李华堂站在旁边,脸一沉,走上去抬手就给了那人一巴掌:“你是没有手吗?” 没人说话。 那汉奸退到墙角,赵尚志的脸还朝着天,眼睛没闭上,嘴角裂开一道口子。李华堂站了一会儿,签了字,认了尸。然后转身出了门,风一吹,门帘被掀起来,打在墙上,“啪啪”响。 这事过后,赵尚志就再也没动静了,李华堂却还活了几年。活得不光彩,仗也没打几场,全在烧村、抓人、搬粮。东北人都说他变了,说他心软不起来了。可那天那一巴掌,谁也说不清是心软,还是一时的怒火。 赵尚志的故事,其实要从更早说起。 他生在辽宁朝阳县,1908年,家里穷,地里刨食吃。十几岁的时候,去了哈尔滨上学,那时候人小心气高,常跟人吵架打架。有一次,学校里贴了抵制日货的传单,他是第一个把自己衣服上的日本钮扣摘掉的人。别人问他:“你这是干啥?”他说:“别让他们挣我的钱。” 1925年他参加了“五卅运动”,那年还悄悄入了党。再之后,他去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第五期。他个子不高,脸长,眼睛很有神。军校里人多嘴杂,他不太合群,但枪法准,出手快,训练也拼,没人敢小瞧他。 学成后,他没留在南方,回了东北。他说:“我得回去看看,那儿现在是啥样。”回去没几年,就赶上“九一八”事变,日本人进了东北,赵尚志在哈尔滨亲眼看见日本军车开进城,街上没人敢出声。他把牙一咬,转身就去山里组织武装。 最早的队伍只有十几个人,一把枪三个人轮着拿。后来他遇见了谢文东、李华堂,三个人合兵一处,队伍渐渐大了。那几年在山林里转来转去,白天埋伏,晚上突击,吃的是苞米渣,住的是地窨子。敌人追得紧,他们就化整为零,敌人放松了,他们又冒头。赵尚志那时候瘦得厉害,但一站起来,谁也不敢不听他的。 可时间久了,人就散了。1939年,谢文东投了敌。李华堂也走了。赵尚志那天一个人坐在火塘边,烧着树枝,脸上没表情。有人说他一晚上没合眼,天亮前才起身,把一封信撕了。没人知道那信里写了什么。 之后的几年,赵尚志带着越来越少的人,干着越来越难的仗。他知道日军要抓他,知道有人在打听他的行踪。可他不躲。他说:“活一天,打一仗。”东北的山越走越远,林子里的雪越来越厚,赵尚志的脚步却没停。 一直到1942年,被刘德山背枪打倒。 死得不光彩,死得太突然,但也算没让人白给。 后来的事,就不热闹了。 李华堂投了国民党,被封为“上将司令”,领了几千人,在东北烧杀抢掠,百姓怨声载道。1946年,东山口一仗,民主联军把他围住了。他中弹倒地,押着往外撤,在路上死的。没人记得他最后说了什么。死得也挺寂寞。 赵尚志现在埋在哈尔滨烈士陵园,墓不高,碑上六个字:“东北抗日英雄”。

0 阅读:1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