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迎来头号玩家小米汽车,对年轻人的“致命吸引”?
过去一段时间里,小米汽车用户在现实道路上的事故持续频发,无情揭露了一个事实——小米汽车接下来的底层经营战略,必须进行调整了。
回顾小米SU7和SU7 Ultra的整个上市历程,“性能”、“平价”、“年轻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标签。
拿SU7 Ultra为例,小米多次刷新了纽北四门车记录。这种对性能的追求,与小米过去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理念可谓一脉相承。
“平价”很好理解,毕竟SU7和YU7能爆,“性价比很高”一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又“性能”又“便宜”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于年轻用户的“致命吸引”。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调研报告,小米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属性相当一致:81%的SU7用户为90后,平均年龄31岁,未婚者和已婚无孩者占比63%;85%的SU7 Ultra用户不到35岁,未婚者和已婚无孩者同样高达63%。
虽然不否认年轻用户中同样有驾驶水平较高的存在,但小米用户的客观年龄分布,仍远低于中国整体汽车消费人群的平均年龄(根据汽车之家研究院今年年初公布的数字,30岁及以下的购车用户占比在中国车市仅占20%)。
最终三者叠加成了一个高风险的组合:明显更年轻、平均驾龄较短的消费者,可以通过30万左右的价格,获得过去几百万甚至还限售的跑车级别产品性能。其中的极少数用户,到手之后还会利用小米的产品进行超速、斗气等违反法规、影响公共安全的危险驾驶行为。
高性能的手机顶多是续航不够长或发热,但高性能的汽车带来的“后果”,是真的能闯出大祸的。而且小米既无法与这样的“祸事”切割,更没有能力去限制已有用户的行为。
汽车行业不同于电子消费品市场。在电子领域,“不留余力”的激进策略或许能带来短期爆发,但在汽车制造领域,这只会为企业留下长期风险。与其追求极速狂奔,不如稳健前行,因为稳健和安全才是汽车行业真正核心的“守正”。
用户74xxx79
全国每天车祸千千万,奔驰宝马丰田福特汽车出车祸,汉奸们集体失明失声,屁都不放,专门盯着小米车,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像苍蝇见血,不问青红皂白,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有罪推定,群起而攻之。
天哥
应该统计小米事故率多少,死亡率多少
502
13号成都出了事故,按理这两天应该新闻频发才对,但是除了前天看到官方说司机酒驾,其他新闻就很少看到了。至今还不清楚司机喝酒的过程以及喝了多少酒,一起喝酒的有没有连带责任,按理这些也应该交代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