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防的就是这天,荷兰没想到,配合美抢中企,正中稀土管制下怀 说起这波操作,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年头,风还是往东吹。 10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一则报道炸了锅,荷兰政府突然出手,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要命的是,这事发生的时间极有讲究,就在美国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刚生效的第二天。美荷一唱一和,连打配合拳,针对性简直不要太明显。 而中国这边的回应也没有迟疑,10月9日,商务部迅速调整稀土出口规则,打出了事先就准备好的“稀土牌”,让荷兰的算盘直接撞上了中国的底牌。 荷兰的突袭说白了就是一场有预谋的联合行动。根据公开报道,荷兰政府依靠本国的《商品供应法》,直接对安世半导体下了“冻结令”,公司资产和运营都被锁死。 随后,外籍高管组建了“危机管理委员会”,彻底接管了企业运作,还搬上了法庭。这手法,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计划分明,行动突然。 再看背后的美国,9月29日刚刚把所谓“50%规则”落地,专门针对那些由中国企业控股的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偏偏就是个典型。 别小看这家公司,欧洲每年有数百亿颗芯片出自这里,供应着大众、宝马等一线大厂。荷兰这次强行介入,说是商业监管,其实更像是在给美国站台,彻底把自己绑上了美方战车。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举动,直接打破了欧洲一贯自诩的市场开放和投资安全规则。 外资企业原本能安安稳稳做生意,现在连经营自主权都能被动收走,谁还敢来投资?这绝对是开了一个危险的头,给整个欧洲市场抹上了“不确定”的灰。 事情闹到这一步,中国的反制措施就显得尤为关键。商务部10月9日的新规一出,五种中重稀土被纳入严格管制,整个产业链的设备和原材料都被卡了脖子,连境外组织和个人都在覆盖范围内。 尤其是针对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稀土材料审批,那条款直奔欧洲高端制造业来的。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地位不用多说,行业报告早就证明,稀土开采和高纯度精炼,中国一家独大,份额高达八九成。 稀土到底多重要?说白了,没有中国的高纯度稀土,荷兰ASML再牛的光刻机也只能干瞪眼,精密制造设备没了原料,再有本事的工匠也做不出花来。 稀土永磁材料是高端芯片制造的灵魂,没有它,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中国的这步棋,真正做到了“谋定而后动”,不对称反制玩得干脆利落,堪比当年美国的“长臂管辖”新花样。 这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针对西方围堵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长期布局,早就防着这一天来了。 看似是荷兰在前线冲锋,背后却是整个欧洲的利益在摇摆。别忘了,荷兰在中国市场的盘子可不小。ASML的光刻机有一大半要卖到中国,壳牌、飞利浦这些老牌巨头也都在中国深耕多年。 中国如果真要较真,反制措施一出,荷兰经济不会好过。毕竟,谁也不会对损害自己利益的举动无动于衷,中国这次反击,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准、狠”。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波反制不会只盯着荷兰,欧洲半导体行业一旦跟风,可能也会被波及。 近来不少国际大报都在担心,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会不会因为这场博弈走向更加割裂的局面,大家各自为营,平行体系成本高、效率低,最终谁都落不到好处。 历史上,类似的保护主义操作可没少见,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今天以“国家安全”为由头,明天就可能成了贸易壁垒的新套路。 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路上,光靠关起门来自己玩,谁都走不远。 回头看这场较量,不只是一次企业争夺战,更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新一轮洗牌。 美荷在芯片领域联手出击,中国以稀土为后盾精准反制,全球产业链的博弈已经从明争暗斗升级到你来我往的“卡位战”。 荷兰的这步棋,撕开了欧洲投资环境的一道口子,也让全球看见了中国应对外部打压的底气和手段。 在这个彼此合作又充满竞争的时代,单边制裁和强行打压根本行不通,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谁也讨不到便宜。 未来怎么走,关键还得看欧洲能不能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既守住对华经济利益,也别一味跟着美国起舞。 参考资料: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 2025-10-13 11:41·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