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遭“打脸”,和平峰会开完,以色列又开打了,美方颜面扫地 仓促收场的“和平

飞天史说 2025-10-15 11:44:14

特朗普遭“打脸”,和平峰会开完,以色列又开打了,美方颜面扫地 仓促收场的“和平秀”刚落幕,令人瞠目结舌的现实就来了个大反转。特朗普还在台上高调宣扬中东“历史性成果”,第二天,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开火,现场硝烟没等掌声落地就卷土重来。 这场不到两个小时的“和平峰会”刚刚拍完合影,枪声就已经盖过了会场的掌声,戏剧性十足,也让美方的脸面彻底挂不住。 这次峰会本身就像一场仓促的政治走秀。地点选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整个流程比春晚彩排还快:合影、签字、发言一气呵成,连个像样的谈判都没有。 特朗普的讲话,说得冠冕堂皇,却把关键问题全都打了太极,既不提撤军时间表,也避开监督机制。说白了,这场会议除了让媒体拍照,就是给特朗普刷存在感。 关键是,以色列和哈马斯这两个当事方压根没出现在签字桌前,连协议都没看见他们的影子。 与会各方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有的外国记者当场发愣,直呼“这就完了?”峰会结束得比预期还快,气氛尴尬到极点。 其实,特朗普急着搞这场峰会,更多是为了给自己刷政绩。可惜,巴以问题牵扯几十年,不可能靠几张照片和一番空话就能解决。 特朗普团队这次的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缺乏实质内容。协议里连个明确的撤军时间表都没有,只提了“商定界限”,结果加沙一半以上的土地还是以色列控制。 监督机制更是形同虚设,全靠各方“自觉”,等于没说。战后安排也牛头不对马嘴,特朗普设想让“技术官僚”管理加沙,以色列却根本不认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回归。这种协议,纸上谈兵的成分太重,落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再看以色列的操作,基本上是精确“借力打力”。内塔尼亚胡政府本来就顶着极右翼政党的压力,尤其像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这种,天天喊着要强硬。 峰会刚散,军队立马开火,既安抚了国内强硬派的情绪,又向外界展示了谁才是真的老板。以色列这次行动显然是早有准备,峰会只是个过场,主角压根没打算配合剧情。 缺席峰会,就是提前给美国一个下马威。协议漏洞百出,本来就给了以色列随时翻桌子的空间。特朗普的“历史性成果”,其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谁都不想买账。 表面上看,以色列的“打脸”让特朗普很尴尬,但更深层的,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公信力在这次事件中遭遇滑铁卢。 以往美国总喜欢在联合国否决不利于以色列的提案,军事援助一拨接一拨,早就失去了调停人的中立角色。公众其实早有意见,这次峰会的“表演”性质,只是让问题彻底摊开在阳光下。 美国想靠刷“外交成就”来转移注意力,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特朗普团队在以色列开火后的低调回应,更是让外界看出美方的无能为力。协议刚签完,局势就失控,美国所谓的“影响力”不过是自说自话。 这一切,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历史上美国多次在中东充当“仲裁者”,但每次都因为过度偏袒一方、忽视当地实际矛盾,导致调停无疾而终。 这场峰会成了美国“表演型外交”的最新注脚。表面风光,实则虚空,最后只会让各方更加不信任美国的角色。 对比中国一贯倡导的包容、对话、政治解决方案,美方这种急功近利的表演式外交,格局一下子就露了底。 中国始终强调尊重各方诉求、推动平等对话,这样的态度才有机会为巴以问题找到真正的出路。美国这次搬起石头砸脚,也给国际社会提了个醒:光靠秀场外交,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总的来看,这场峰会的结局,等于把特朗普精心营造的“和平神话”一举击碎。加沙的硝烟提醒全世界,巴以问题不是几句场面话、几张合影就能解决的。 现实比“和平文件”更有分量,谁要是把和平当成个人秀的道具,终究会被现实打脸。 中东的持久和平,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谈判、真正尊重各方利益的方案,而不是一场场仓促的政治秀。美国这次的失利,不只是某个领导人的尴尬,更是全球治理格局变化的缩影。 参考资料:“和平峰会”仅1个多小时便草草落幕,被指沦为政治走秀 2025-10-14 09:40·京报网

0 阅读:0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