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说了一句话给全球金融圈都提了个醒。 他说,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就要结束缩表了”。 这话一出,市场立马就炸开了锅。 这两年美国经济和政策走得一波三折,这回鲍威尔的表态显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顶着国会和市场的双重压力给了个信号。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经济状况并不让人省心。 加息和缩表虽然压住了高通胀,但也带来了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压力。 到2025年,市场对美联储接下来是继续紧缩还是转向宽松,议论得特别多。 这时候,美国国会有议员提议要收回美联储的部分权力,特别是对利率政策的控制,这让鲍威尔感受到实打实的压力。 鲍威尔在听证会上明确表示,如果限制美联储的工具箱,只会让金融体系更加脆弱。 他的态度很坚决,这种直接反击其实在美联储高层里并不多见。 让美联储更头疼的是,美国政府从10月起又一次陷入停摆,财政拨款没谈拢,很多政府部门停止工作。 最要命的是,关键的经济数据,比如就业报告和通胀数字都停更了。 美联储历来依赖这些数据来判断经济如何走,现在数据断档,政策制定变得像走夜路。 市场因此变得更加不安,全球投资者都在等美国恢复正常统计。 缩表本来是美联储对抗高通胀的手段,说白了就是把之前注入市场的大量资金慢慢收回来。 过去两年,美联储通过售卖国债和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试图降低市场上的流动性。 这个过程一度让美元汇率走强,也让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波动。 到了2025年,经济复苏没达到预期,缩表政策也开始遭到质疑。 鲍威尔这次放话“可能快结束缩表”,其实是在给市场打预防针,让大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美联储的政策不只是美国自己的事。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每次变动都会影响到全球资金流向和金融市场。 我国对美联储的动向非常关注,每次美联储动作调整,我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快速应对。 过去几年,无论美联储怎么加息、缩表,我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重点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运作。 我国市场规模大、韧性强,具备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其实,回顾美联储这几年的政策轨迹,一切都是围绕通胀和经济增长在做权衡。 疫情暴发初期,美联储不得不大规模放水救市,等到通胀压力显现,又不得不急刹车。 到了2025年,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通胀虽然回落但还没完全消除。 内部意见分歧,外部又有政府停摆和权力争夺,鲍威尔的压力可想而知。 总之,这次鲍威尔的表态,是在多重压力下的真实反应。 美联储要兼顾通胀、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难度可想而知。 我国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外部挑战,把握主动权,始终是我们最强的底气。 未来无论美国如何调整,我国都能保持自己的节奏,保证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参考:凌晨!美联储,降息大消息!——证券时报
北京时间10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说了一句话给全球金融圈都
世界今若在
2025-10-15 10:53:46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