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传遍神州,祁连山脉深处却仍笼罩着血腥阴霾。曾担

精致的老汉 2025-10-15 11:03:08

1949 年秋,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传遍神州,祁连山脉深处却仍笼罩着血腥阴霾。曾担任国民党新编第二军第一〇〇师师长的韩起功,正带着百余名残兵在戈壁中仓皇逃窜。这个双手沾满红军鲜血的刽子手,早在 1937 年就制造了震惊西北的 “张掖惨案”—— 他将被俘的 3000 余名红军战士、进步群众分批押至张掖城外,或用马刀劈杀,或驱入冰河,甚至活埋,尸骸堆积成山,黑河之水被染成暗红。 此后十余年间,韩起功凭借残暴手段在河西走廊作威作福,强征赋税、滥杀无辜,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1949 年 9 月,解放军进军河西,韩起功见大势已去,带着搜刮的金银财宝和亲信弃城而逃,妄图躲进祁连山的茫茫林海,等待 “反攻” 时机。 “解放军同志,我知道韩起功藏在哪儿!”1949 年 10 月中旬,甘肃酒泉军分区驻地门口,一位衣衫褴褛、双脚布满血泡的农民突然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却带着坚定。他叫李老汉,是张掖附近高台县的村民,也是当年 “张掖惨案” 的幸存者 —— 他的父亲、哥哥都惨死在韩起功的屠刀下,他自己则被红军战士拼死掩护,才侥幸逃脱。 几天前,李老汉在山里砍柴时,意外撞见一队行踪诡秘的士兵。为首者满脸横肉、左眼下方一道刀疤,正是他刻骨铭心的仇人韩起功。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悄悄跟了一段路,摸清对方藏匿在祁连山深处的一个废弃煤窑后,立刻连夜赶路。从高台县到酒泉军分区,100 多里的路程,他没敢停歇,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啃随身携带的干馍,双脚在崎岖山路上磨出了血泡,硬生生走了三天两夜。 “韩起功的人有枪,还在煤窑周围设了岗哨,你们一定要小心啊!” 李老汉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地画着煤窑的位置、周边的地形,甚至标注了哨兵换岗的时间。这张简陋的地图,凝聚着一个普通农民对正义的渴望,也为解放军指明了追凶的方向。 酒泉军分区接到情报后,立刻组建了一支由 30 名精锐战士组成的抓捕小队,由经验丰富的连长王建军带队,李老汉主动请缨担任向导。为了不打草惊蛇,小队选择夜间行军,沿着李老汉指引的小路,在祁连山的寒风中艰难跋涉。 10 月 18 日凌晨,抓捕小队悄悄抵达废弃煤窑附近。借着微弱的月光,战士们看到煤窑入口处有两名哨兵正蜷缩着打盹,窑内偶尔传来士兵的嬉笑打闹声。王建军做了个手势,两名战士迅速迂回过去,趁哨兵不备将其制服。随后,战士们兵分三路,从煤窑的正门、侧门和通风口同时冲入。 “不许动!举起手来!” 清脆的喊杀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韩起功的残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胸膛。睡梦中的韩起功听到动静,慌忙摸向枕边的手枪,却被一名战士一脚踹倒在地。当冰冷的手铐锁住他的手腕时,这个作恶多端的刽子手终于瘫软在地,嘴里喃喃自语:“完了,一切都完了……” 抓捕过程中,战士们在煤窑内搜出了韩起功藏匿的大量金银珠宝、枪支弹药,还有一本记录着他多年来罪行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杀害红军、欺压百姓的恶行,每一笔都沾满了鲜血。 1951 年 3 月,张掖地区召开公审大会,韩起功被押上审判台。当李老汉等幸存群众声泪俱下地控诉他的罪行时,台下群情激愤,“严惩凶手” 的呼声此起彼伏。最终,韩起功被依法判处死刑,在当年他屠杀红军的张掖城外执行枪决。随着一声枪响,这个背负着 3000 多条人命的恶魔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祁连山脉的天空也仿佛变得清澈起来。 多年后,李老汉仍时常会带着祭品来到张掖红军烈士陵园,对着墓碑深深鞠躬。他总说:“要不是解放军,要不是当初那股子勇气,韩起功这个坏蛋还不知道要逍遥多久。红军战士的血不能白流,老百姓的仇不能不报啊!” 那个深秋,一位农民用 100 多里的脚步,点燃了追凶的火种;一群解放军战士用无畏的勇气,终结了罪恶的逃亡。这不仅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更见证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信任,对和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 —— 任何犯下滔天罪行的人,无论逃到天涯海角,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审判,逃不过人民的眼睛。

0 阅读:60
精致的老汉

精致的老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