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开始反击了! 中国商务部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 被禁运的"特定成品部件"主要涉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功率器件,这些产品虽在国内生产,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荷兰母公司手中。 更关键的是,这些器件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和5G基站,而安世半导体正是特斯拉、华为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这种"掐脖子"式管制,直接打中了外资借道中国享受政策红利的软肋。 值得玩味的是管制时机。就在上周,美国刚宣布将中国某AI芯片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中方此次行动堪称"对等反制"。但不同于美方的全面封锁,中国选择精准打击,既展示反制决心,又避免伤及无辜。 安世半导体虽注册在中国,但荷兰安世半导体持有75%股份,核心技术团队常驻荷兰埃因霍温。 其最引以为傲的氮化镓技术,实际研发地在德国汉堡实验室。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使其既能享受中国半导体补贴,又能规避欧美技术出口限制。 更讽刺的是,该企业去年还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20亿元注资。如今看来,这笔投资犹如养虎为患——用中国资金研发的技术,最终可能成为卡中国脖子的工具。 被管制的氮化镓器件不仅是民用产品,更是军用雷达的核心组件。美国F-35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就使用同类器件,而安世半导体正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二级供应商。这种军民两用特性,使管制行动带有国家安全考量。 中国国防部2024年白皮书明确提到,"确保战略供应链安全"是国防建设重点。此次管制可视为该战略的具体实施,防止高端技术通过商业渠道外流。 安世半导体在广东的工厂已部分停产,约2000名工人面临失业风险。更严重的是供应链中断: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生产线可能因缺件被迫减产,华为5G基站交付也将延迟。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考验着各方承受能力。 欧盟商会已向中方提出交涉,要求给予过渡期。但中国商务部态度坚决,强调"国家安全高于商业利益"。这种强硬姿态,与2010年稀土管制如出一辙。 安世案例暴露中国半导体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表面繁荣下的技术依赖。虽然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已达35%,但关键工艺环节仍靠进口。比如蚀刻机虽能国产,但良率仅70%,远低于阿斯麦的95%。 更棘手的是人才短板,中国半导体工程师数量虽全球第一,但顶尖人才流失严重。清华微电子专业毕业生中,赴美深造者占比高达40%。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怪圈,非短期能破解。 安世半导体母公司陷入战略困境:若向中国转让核心技术,可能违反欧美出口管制;若拒绝让步,将失去最大市场。这种"要技术还是要市场"的抉择,正是中国希望达到的效果。 类似困境也发生在阿斯麦身上。虽然美国施压禁止对华出口EUV光刻机,但中国占其营收的35%。这种经济利益与政治压力的拉锯,使欧洲企业成为中美博弈的夹心层。 对比2010年稀土管制,此次行动更具战略智慧。当时中国简单禁止出口,引发WTO诉讼并最终败诉。而今采用"精准管制",只针对特定企业特定产品,法律上更站得住脚。 与日本2019年对韩半导体材料管制相比,中国措施更注重合法性。日本当时被指"政治报复",而中国此次明确援引《出口管制法》第三条"维护国家安全"条款。 安世半导体有30天时间申请豁免,商务部将组织专家评审。评审标准可能包括技术转让程度、国产化率等。这种做法既留有余地,又掌握主动权。 更重要的观察点是欧盟反应,若欧盟启动反制,可能引发贸易战;若默许中方行动,则意味着认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管理权。这种微妙平衡,将影响全球科技格局。 管制行动可能倒逼供应链重组,华为已启动"去安世化"计划,扶持本土供应商三安光电。这种替代进程若成功,将真正提升中国半导体自主性。 但替代非一日之功,三安光电的氮化镓器件良率仅65%,且成本高出30%。这种技术差距,需要时间与投入来弥补。 从国防安全角度看,管制阻断了高端技术外流渠道。中国歼-20战机雷达使用的氮化镓模块,其技术路线与安世产品高度相似。防止相关技术扩散,对维持军事优势至关重要。 更深远的是标准制定权。中国正推动半导体材料标准制定,管制行动可迫使外企接受中国标准。这种"技术主权"的争夺,比短期经济利益更重要。 中国对安世半导体的管制,看似是一次贸易反击,实则是争夺科技主导权的战略行动。当半导体成为新时代的"石油",当技术自主成为国家安全基石,这种"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新势在必行。 安世案例给所有"假国产"企业敲响警钟:在中国市场获利,就必须真正扎根中国。这场半导体博弈的最终胜者,将是能平衡开放与自主、创新与安全的那一方。 信息来源:安世半导体回应被出口管制:争取获得豁免!闻泰科技连续一字跌停 2025-10-14 20:3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终于开始反击了! 中国商务部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
红楼背疏影
2025-10-15 11:12: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