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我们以前太善良,要不是美国手把手的示范他的那些流氓手段,我们都还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干。之前美国进行长臂管辖的时候,对于美国的技术有个最低含量标准是25%,后来美国给它调到10%,最后给调到了1%。 九十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把长臂管辖从民事延伸到刑事和行政领域,反海外腐败法要求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或用美元交易时,必须遵守美方反贿赂规定,否则罚款伺候。 这不光管美国人,还管全球玩家,想想看,一个欧洲小企业,本来在自家地盘做生意,因为用了点美国软件,就被拉进美国法庭,动辄上亿赔偿。 这套机制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靠军队,而是靠金融和贸易链条。 美元霸权让全球交易离不开美国清算系统,出口管制又卡住技术脖子,结果其他国家企业不得不自查自纠,生怕一不小心触雷。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负责的出口管理条例,设了个门槛:外国制造的产品,如果里面美国原产控制部件、技术或软件的价值不超过总价值的25%,就不算美国管辖范围。 这听起来像个底线,留点空间给国际合作,但问题出在执行上。 美国根据目的地灵活调整门槛,对大多数国家是25%,可一到伊朗、朝鲜、叙利亚这些被视为高风险的地方,就降到10%。 这表面是防扩散,实际是针对特定对手,2010年代初,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升级,门槛直接拉低到10%,结果全球供应链乱套。 许多非美企业被迫拆解产品,计算美国部件占比,避免无意中违反规定,这是把技术门槛当武器,控制谁能拿到先进部件。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扩展到金融洗钱和恐怖融资领域,门槛进一步模糊,联邦调查局和财政部联手,追踪全球资金流,只要涉及美元,就有理由介入。 欧洲企业首当其冲,比如法国兴业银行2014年因伊朗交易被罚近90亿美元,理由是违反了美国制裁。 这一步步降低,不是技术进步,而是战略收缩网口,越来越宽松地抓捕目标。 美国总说自己是规则守护者,却把规则当橡皮泥,随便捏,2018年,美国以违反伊朗制裁为由,重罚中兴30亿美元,还禁售美国部件七年。 门槛调整在这里显露无遗:对普通贸易是25%,但对“国家安全威胁”,直接降到10%甚至更低,理由是这些企业可能绕道伊朗。 结果中兴生产线停摆,全球5G布局被搅局,这不光是经济打击,更是技术封锁。 想想我们自己的企业,本来靠创新追赶,现在却得花大把时间审计供应链,只为避开那点“美国含量”。 当然,美国这套长臂管辖也不是铁板一块,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就是反击信号,允许欧洲企业起诉美国二次制裁。 中国企业也在学聪明,加大国产替代,芯片自给率从不足20%升到近40%,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应对,而是重塑规则,让管辖权回归公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美国想不认怂都不行,有3个内情已经被他们的内政部长伯古姆“曝”出来了。偏偏现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