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某市街头再现“扶不扶”争议。一位骑三轮车的大妈不慎翻倒,路过的小哥

文武都全 2025-10-15 11:49:39

10月15日,某市街头再现“扶不扶”争议。一位骑三轮车的大妈不慎翻倒,路过的小哥见状上前搀扶,却反被大妈抓住衣角,声称是他撞倒了自己。小哥无奈报警,大妈却死死拽住他不放,口中喊着“别想跑”。围观者议论纷纷,有人摇头叹息,有人举起手机录像。 “我不会走,这里有摄像头!”小哥的声音虽然疲惫却坚定。他指着路口的监控设备,试图用技术手段自证清白。最终,监控画面证实了他的无辜,大妈讪讪离开,而小哥的背影却显得格外沉重。 这并非孤例。从“彭宇案”到近年类似事件,“扶不扶”早已从简单的道德选择题,演变成社会信任的试金石。每一次争议都在消耗公众的善意:有人选择冷漠路过,有人犹豫再三后离开,而像小哥这样坚持到底的,反而成了“少数派”。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一次善举需要靠摄像头来“背书”?当法律与道德的双重保障显得苍白,社会又该如何重建“敢扶”的勇气?或许,答案不仅在于完善证据留存机制,更在于对诬陷行为的严厉惩戒,以及对善意者的公开声援。 小哥的坚持值得点赞,但更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否正在让好人活得越来越累?

0 阅读:75
文武都全

文武都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