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115师分家,聂荣臻只分到一个骑兵营和独立团,总共

沈言论世界 2025-10-15 11:49:46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115师分家,聂荣臻只分到一个骑兵营和独立团,总共三千人,最后却创造了抗战奇迹,缔造了抗战时期的模范根据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1937年,平型关战斗结束不久,115师被命令南下转战晋察冀。林彪身体不好,部队也需要合理分配,聂荣臻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带着分到的一小部分兵力深入敌后。   我们得承认,从兵力上看,这分配确实不占优势。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兵有多少,而在于怎么用,怎么活下去,怎么在敌人后方扎根生长。   聂荣臻没有抱怨,也没犹豫。他选择了以太行山为基点,逐步向平原推进,最终在冀中、冀西、察南、察北等地建立起完整的抗日根据地网络。   晋察冀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成功往往并非依赖于兵力与武器的数量优势,而是凭借清晰的战略思路和有序的组织协调,一步步坚实推进。   聂荣臻的战略思维非常清楚,他深知敌后抗战不是打一仗就完事的事,而是要建立一整套稳定的政治、军事和群众工作体系。   他的第一步不是急着打大仗,而是稳扎稳打地开展群众工作,恢复和组织地方政权。从建村政权、搞减租减息,到组织地方武装,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恰恰是根据地稳固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晋察冀建立初期的敌情极为复杂。日本军队在华北的控制力相对较强,尤其是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被牢牢掌控。   也就是说,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活动的难度远超其他战区。但聂荣臻没有正面硬拼,而是采用灵活机动的小部队作战方式,打击敌人的据点、破坏交通线,同时不断转移阵地,保持部队的活力和战斗力。   他还特别重视情报和地形侦察,对每次出击都做了极其细致的准备。久而久之,敌人感到非常棘手,既抓不住八路军的主力,又一直被骚扰得不得安宁。   在这个过程中,晋察冀根据地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党政军系统。聂荣臻特别强调军政合一,由党的组织来领导军队和地方行政,使得根据地内部高度统一,指挥灵活。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搞一言堂,而是充分调动地方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把根据地真正办成了“群众自己的家园”。这在当时的敌后战场上,是极具前瞻性的治理理念。   当然,说到晋察冀,不能不提它在经济自给方面的尝试。当时物资极度匮乏,中央也难以提供充分支持。   聂荣臻带领部队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军民合作,努力实现半自给甚至全自给。这不仅保证了部队的生存,也减轻了对老百姓的压力。经济上的独立,换来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使得根据地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长远视角观之,晋察冀根据地于抗战期间作用斐然。其不仅在抵御外敌时贡献卓著,更为后续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积累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   许多干部和将领正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这块土地上的制度探索、政权建设、群众路线,后来被广泛复制到其他解放区,成为中共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基石。   所以你回过头来看,三千人听起来不多,但关键在于怎么带。这不是神奇,而是战略上的高明和执行上的坚决。聂荣臻的成功,不是偶然,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点点干出来的成果。 素材来源:重庆江津:睿智明达聂荣臻 2023-04-17 22:52·中国青年报

0 阅读:824

评论列表

光远

光远

5
2025-10-15 20:16

这就是元帅,有战略眼光。中国的两弹一星成功聂帅有很大功绩,在用能人上,保护科学家,失败了元帅担责任,成功了科学家的荣耀。开国元帅都是敢担当,一心为国为民的伟人。向十大元帅致敬,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致敬,向任弼实同志致敬。

502

502

4
2025-10-15 12:47

分三千己经不少了

用户10xxx37

用户10xxx37

3
2025-10-15 23:26

聂帅,罗帅发展根据地确实没的说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