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承认了相关事实,美国当年罚中兴国际的钱这回可以罚回来了吧? 高通这次的态度转变,确实值得深思,回想过去几年,有关跨国科技巨头在中国被调查的新闻并不算罕见,但高通动作之快,还是让人有些意外。 监管部门10月10号刚宣布启动对其未申报收购Autotalks的调查,高通当天就给出应对,这速度在以前各类反垄断案中并不常见。 这不是普通的公关回应,而是向中国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配合和妥协信号,从曾经60亿罚款事件到如今的低姿态,高通的变化值得关注。 高通并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市场遇到监管问题,早在2015年,因垄断被罚数十亿时,高通曾试图通过各方渠道与国内合作伙伴沟通、寻求支持,但那时他们还是带着美国巨头的惯性,较少真正把中国法律、监管需求置于核心。 这几年,中国在反垄断、数据安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硬度的新规,高通的每一步都得重新估算风险和收益。 现在芯片产业已经不是技术主导一切的时代,更需要在政策、市场、合作等层面全面应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消费市场,掌握着巨大的议价权,高通多年依靠中国手机企业的订单,占据全球营收近半份额。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把中国推向自主研发与供应链再造,加速了本土芯片企业的成长。 高通在中国市场的重新定位,也折射出国际巨头在外部压力下不得不调整自身策略。 如果说以前他们还能和全球多点开花,如今面对中国市场,哪怕是一项中等规模收购,都必须及时足量地和中国监管机构沟通。 这次调查针对的是高通收购以色列公司Autotalks,后者主攻汽车芯片与车联网领域,虽然体量不大,但涉及到关键技术与数据交互。 中国正全力发展智能汽车、车联网生态,理论上对外来收购更为敏感,从社会安全到数据主权,本次立案其实也在提醒全球科技巨头:只要业务和数据有中国成分,报备和申报将是不可回避的底线。 高通这次迅速承认未申报,就是承认其在中国市场规则下不得不让出部分主导权。 美国之前对中兴发起的国际制裁的确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当年中兴交了巨额罚款,还被勒令调整业务结构。 如今中国对于国际巨头的反垄断问责,看似只是处罚收购申报,但背后的信号已经不止于此。 中国企业曾经吃了亏,现在在法律和市场规则上有了话语权,甚至有可能通过反垄断等手段实现对等博弈。 中国市场的分量、监管主动性,以及国内对自主技术产业的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美国企业不得不“新常态化”地降低姿态。 从高通认错过程来看,其实也有信息增量,中国监管部门立案之后,外界原先预测高通会先尝试沟通斡旋,但它直接选择公开承认事实、接受调查,说明其对违规后果已经有了清醒认识,也没有选择硬刚。 这背后是中美科技竞合关系转变的直观体现,技术主权、数据流通、供应链安全,这些曾经默认为“国际化”的东西,如今正在重新标定归属。 全球芯片巨头必须跟进中国的合规流程,事实上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洗牌的信号。 高通早年在中国的高利润不可能重现,中国芯片产业正在逐步补齐短板,手机厂商从中低端到高端逐步搭建自主方案。 高通一定清楚,如果再犯类似中兴事件的错误,损失的不仅是市场份额,还有全球品牌的战略稳健性。 面对中国监管边界收紧、高通的积极配合,其实也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应对,毕竟中国并不是唯一对外国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的市场,欧洲、印度也都在强化政策防线。 未来,不论是收购还是技术合作,高通这类跨国企业都必须在每一个重大节点前进行全局风控,这种变化最终会改变全球科技产业的格局。 高通的顺势低头,不只会影响芯片领域,也会影响到其他高科技产业未来在中国的布局和战略。 你觉得中国下一步会如何引导全球科技巨头适应新规则? 信息来源:央视财经《高通公司,已承认相关事实!证据确凿→》
还真别说,高通这次认错的速度,比当年挨60亿罚单时利索多了,简直是秒认的节奏
【30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