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以西发生激烈对峙,无侦10直接贴脸开大,美军指挥官惊出冷汗。   美军这回

文史资鉴堂 2025-10-15 15:04:43

菲律宾以西发生激烈对峙,无侦10直接贴脸开大,美军指挥官惊出冷汗。   美军这回在菲律宾以西算是碰了硬茬,无侦-10直接给MQ-4C上了一课,那场面连美军指挥官都吓出一身冷汗。这事不是瞎传的,是美媒《防务博客》最新扒出来的,实打实的空中对峙,细节听着就过瘾。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明白美军的MQ-4C跑到这儿来干嘛。这玩意儿外号“人鱼海神”,是从“全球鹰”改过来的海军版侦察机,翼展快40米,能飞30个小时不落地,单波次就能监视7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说白了就是美军插在西太平洋的“电子眼”。   今年美军在亚太动作频频,4月刚跟菲律宾搞完“肩并肩”军演,7月又把F-35A部署到菲律宾本土,跟菲军一起在吕宋岛以西巡逻,MQ-4C就是这一系列操作的“前哨”,专门来刺探军情的。   而且这货早就部署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经常半夜溜到南海来侦察,凌晨才走,仗着飞得高、看得远,向来挺嚣张。 但这回它碰上了硬茬——无侦-10。   可能有人对这无人机不太熟,它是咱们航空工业集团搞的高空高速侦察无人机,空军内部叫无侦-10,其实就是翼龙-10的军用版,去年在长春航展亮过相,今年8月才刚公开起飞画面,算是咱们的新锐力量。   这玩意儿个头不算最大,机身9米长,翼展18米,但本事不小:能飞到1万6千米的高空,速度每小时620公里,续航20小时,最关键的是带着电子战设备,能侦收敌方雷达信号,还能自主决策、自主攻击,简直是侦察兵里的“特种兵”。   那天的对峙来得特别突然。根据美媒的说法,那架MQ-4C在菲律宾以西海域兜了半天,搜集完情报正慢悠悠往回飞,想着任务完成万事大吉。   结果毫无预兆地,无侦-10就出现在它跟前了——要知道MQ-4C带着先进的AN/ZPY-3雷达和光电传感器,按说不该被“偷袭”,这只能说明无侦-10的隐蔽性和突防能力是真强,压根没给对方反应时间。   接下来的动作才叫关键,无侦-10没开炮没拦截,就靠一个“电子大招”直接拿捏了MQ-4C。咱这无人机自带电子战系统,能精准定位对方的传感器信号,当时估计直接锁定了MQ-4C的雷达和数据链。   要知道MQ-4C全靠这些设备传情报,一旦被干扰,就成了“瞎子聋子”,而且它之前有过被伊朗击落的先例,美军操作员心里肯定发毛。就这么一下,MQ-4C当场掉头,恨不得把油门踩到底往回跑,哪还敢停留半秒。   这事最有意思的是美军指挥官的反应,直接惊出冷汗可不是夸张。一来MQ-4C金贵得很,一架造价好几亿美元,真要是被干扰失控或者发生碰撞,损失可就大了。   二来无侦-10的出现彻底打乱了美军的侦察节奏——他们本来以为靠着高空优势能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咱们的无人机能精准掐准时机“贴脸”拦截,这说明美军的飞行路线和侦察规律早被摸透了。   更打脸的是,这已经不是美军无人机第一次吃亏了,之前伊朗的战机都能逼得它撤退,现在碰上更专业的无侦-10,自然只有跑路的份。 其实细想也不奇怪,无侦-10本来就是冲着这类任务设计的。   今年8月公开的训练画面里,它就经常跟无侦-7组队执行任务,碰到异常信号能直接分选识别,还能引导其他装备查证,实战经验早练出来了。   而MQ-4C看着唬人,实则有明显短板:体型大、机动性差,一旦被锁定很难摆脱,而且过度依赖卫星数据链,碰上电子干扰就歇菜。这回无侦-10就是抓住了它的软肋,不费一弹一卒就解决了问题。   现在美军估计也挺窝火,本来想靠着MQ-4C和F-35A的组合在南海刷存在感,结果被一架无人机给搅了局。这事儿也给美军提了个醒:别以为凭着先进装备就能在别人家门口横晃,咱们的“云端鹰眼”可不是吃素的。   从之前的舰机对峙到现在的无人机较量,每次美军想来试探,总能碰上个硬钉子,这回无侦-10的表现,就是最直接的回应。这对峙不是偶然,是美军频繁侦察在先,咱们的正当防卫在后。   无侦-10这一下“贴脸开大”,既没违规又显实力,难怪美军指挥官要紧张——以后再想来这一带搞侦察,可得先掂量掂量有没有本事应付咱们的无人机了。  

0 阅读:0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