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这数据一抛出来,算是把俄乌战场的装甲损失争议摆到了明面上。   10月1

文史资鉴堂 2025-10-15 18:04:40

北约这数据一抛出来,算是把俄乌战场的装甲损失争议摆到了明面上。   10 月 14 日 RBC - 乌克兰援引北约高级官员的话,直接给俄罗斯的装甲损失划了条宽泛的线:4000 到 9000 辆作战坦克,再加上 2 万辆装甲运兵车,这数字乍一听确实够吓人的,毕竟坦克可是地面作战的核心家底,这么大的损失量,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   但这数据真能全信吗?先不说别的,单看这坦克损失的跨度就有点离谱,4000 到 9000 辆,差了一倍还多,说明连北约自己的统计都没个准谱。   英国国防部 2024 年 1 月刚公布过一组数据,说从冲突爆发到 2024 年 1 月,俄军损失的主战坦克约 2600 辆,装甲车 4900 辆,这跟北约现在说的 9000 辆坦克、2 万辆装甲车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英国国防部还特意提了一嘴,2023 年俄军损失比 2022 年少了 40%,因为战场打得更静态,俄军大多在搞防御,损失自然降下来了,这也能解释为啥不同时间点的统计数据会差这么多。   俄罗斯那边更不可能认这个账。莫斯科早就放话了,说西方这些数据都是在散布虚假信息,毕竟谁也不会愿意承认自己折了这么多家当。   普京之前倒是老提乌军的损失,说西方援乌的坦克装甲车有 25% 到 30% 都被摧毁了,还调侃美制 “布雷德利” 和德制 “豹” 式坦克 “美妙地燃烧”。   但对俄军自己的损失却很少细说具体数字,顶多是在通报战况时提一嘴当天摧毁了乌军多少装备,从没像北约这样抛出过累计的大数字。   其实这种数据打架的情况在战场上太常见了,关键就看统计的 “尺子” 怎么画。北约这数据大概率是把受损、被俘、甚至暂时无法修复的坦克都算进去了,毕竟他们的情报来源主要靠卫星图像、无人机侦察和乌克兰军方的报告,这些信息难免会有叠加或误判。   而俄罗斯这边肯定只算彻底被摧毁、没法再回收利用的装备,像那些被击伤后拖回去修修还能用的,自然不会算在 “损失” 里。   还有开源调查组织更较真,比如 Oryx,他们得对着现场照片和视频一个个数,确认了才算损失,这种统计方式最保守,但也最扎实,不过他们的数据往往比各方公布的都低。   再说说俄罗斯到底能不能扛住这损失。英国国防部有个判断,说俄军每月至少能造 100 辆坦克,补损失的缺口还是有能力的。   俄军手里还有不少冷战时期的库存坦克,虽然老点,但拉出来翻新一下,换个火控系统或装甲模块,照样能上战场。   之前就有消息说,俄军把库存的 T-62 坦克翻新后派到前线,对付乌军的步兵和轻型装甲车辆也够用了。至于装甲运兵车,俄罗斯的生产线一直没停,加上缴获的乌军装备,补充起来比坦克还容易些。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北约的数据掺了水分,俄军的装甲损失确实不小。尤其是 2023 年乌军反攻那阵子,俄军为了守防线,坦克装甲车被击毁的视频经常在网上流传,连英国的 “挑战者 - 2” 和德国的 “豹 - 2” 都没能幸免,更别说俄军自己的装备了。   但俄军也在调整战术,后来搞起了坚固防线,还用电子战压制乌军无人机,再加上卡 - 52 直升机远距离狙杀装甲目标,损失速度明显慢下来了。   现在外界看俄乌战场的装甲损失,其实更像看两家吵架互报 “战绩”,北约报高俄军损失,是为了给乌克兰打气,也为了让西方盟友继续掏钱援乌。   俄罗斯不报或少报,是为了维持军心士气,毕竟这么大规模的冲突,装备损失太扎眼容易影响国内情绪。   要是单看北约这 4000 到 9000 辆坦克、2 万辆装甲运兵车的数字,确实够震撼,但得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一起看。   既要看到俄军确实在战场上丢了不少装备,也得明白这些数据背后有宣传和情报估算的成分,不能全当真。   毕竟真要损失这么多,俄军的地面部队恐怕早就撑不住了,可现在战场还在僵持着,这本身就说明实际情况比北约公布的数字要复杂得多。    

0 阅读:58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