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武汉一家国企发现六千多万买来的沥青不翼而飞 不是货没到库,也不是质量

才高八斗圆圆月 2025-10-15 15:44:31

一觉醒来,武汉一家国企发现六千多万买来的沥青不翼而飞 不是货没到库,也不是质量不合格,而是仓库里的两个巨型油罐,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空如也。6382.5万元国有资金,换来的是一罐清水和一罐空气。 事件回溯到2023年9月,武汉开投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向中石化北方能源公司采购1.5万吨沥青,合同约定“款到发货”。支付货款后,提货过程却异常曲折。2024年3月首次提货时,油库以“停业”为由拒绝;工作人员用仪器简易检测后,误以为罐内有货,拖延近两年才通过司法开罐检验。更匪夷所思的是,买方在多次提货失败后,竟从未主动联系供货方协调,理由是“找中石化意义不大”。 这场闹剧暴露的不仅是交易欺诈,更是国企风控体系的全面失灵。大宗商品采购在未验货情况下全额预付,付款后半年才跟进,近两年未采取有效维权措施,每一步都违背基本商业逻辑。而第三方仓库天源油库的入库单显示有72车次沥青入库,但送货单位并非中石化旗下公司,中间环节的模糊性加剧了责任认定的复杂性。 目前,武汉市国资委已介入追款。但公众的质疑焦点并非骗局本身,而是国企管理中的麻木与怠责。六千多万元的损失背后,是监管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躺平”。若供货方虚构交易,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若仓储方监守自盗,则需承担共犯责任;而买方企业的消极应对,是否涉及失职渎职,同样需要问责。 此事之所以刺痛神经,在于它颠覆了“国企互信”的底线。两家国企之间的交易本应流程严谨,却因风控意识缺失、责任推诿演变成一场荒唐剧。国有资产不是“唐僧肉”,每一步疏忽都在消耗公众信任。如今,唯有彻查资金流向、入库记录与监控漏洞,才能让真相水落石出。 六千三百八十二万五千元,不是五千块,也不是五万块,是六千多万。这笔钱能建多少基础设施、解决多少民生需求?当监管形同虚设,每一分国有资金都在风险中裸奔。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记警钟,唤醒每一个环节的责任意识。

0 阅读:0
才高八斗圆圆月

才高八斗圆圆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