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棉衣里藏了26年的“小石头”,1950年上交国家,专家看后大喜。大清亡了之后,溥仪依旧还在故宫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尽管他手里的宫里的宝物也数不胜数,但是他始终都把一个小宝贝藏在自己的棉衣里,这个又是啥呢?1924年11月,紫禁城已经迎来了冬天,溥仪也听到了一个让他心拔凉拔凉的消息。 冯玉祥给了三个小时,让他将自己的东西收拾收拾,离开他居住多年的家:故宫。 当然,溥仪对这一天早就预料到了,其实从1922年开始,他就做起了准备,将宫里自己能看到的东西都收拾起来运到了别的地方。 为啥要邮走这些宝贝呢?其实也是因为溥仪自己知道出宫的日子不好过,这些东西也可以挺过一段时间。 在临走之前,别看时间如此紧迫,溥仪还是细心地将一个石头模样的物件缝在了自己的棉衣里。 就这样,溥仪到了天津,每当没饭吃的时候,就拿点东西出来卖了就又能撑个几天。 所以从天津一路到了东北之时,他手上的宝贝儿也越来越少了。 后来溥仪被苏联人抓了,住了大牢,此时溥仪的宝贝儿也都被人拿走了。 此时的他也很庆幸,幸亏把自己最看重的东西缝进棉衣里了,要不然就也被拿走了,那这个被他如此小心地保管着东西究竟是个啥呢? 随着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年之后,溥仪也郑重地将这个小石头上交给了国家,所有人才知道这个小石头的名字,原来就是皇帝“三联印”。 也称之为:乾隆三联印。 说白了就是个印章,很多人听到印章二字估计觉得溥仪也有点过于小心翼翼了,这个有什么好藏了又藏的呢? 其实,这还真的是个不一般的物件。 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这是个用料就不一样,这可是田黄啊,收藏界可叫这个是“一两田黄”给数两黄金都不换的。 而且目前一块儿手掌大小的田黄就价值一个多亿了。 其次,这个物件儿的意义也不一样,这可是康熙皇帝之时的东西,当时也是其他地方进贡而来的田黄。 因为这个石头的颜色是黄色,而封建社会皇家偏爱黄色,所以就小心地保存了起来。 后来乾隆看到了,觉得太好看了,拿来就让工匠们雕刻成了一枚皇帝的印章。 而且这在当时可是能工巧匠做的作品,他们稍有差池可是就会掉脑袋的,可想这个印章的精致度。 光是那个锁链的精细程度就令人称奇。 再加上年代久远,也具备了考古的性质,所以溥仪也是爱不释手,无论后期多么困难,他也没有想要卖出去这个东西。 那溥仪咋就舍得给了中央呢?其实是因为在1950年,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时溥仪做的决定。 因为当时世界各地都在捐款,溥仪也想着自己要给国家捐点什么,但是他浑身上下值钱的东西也就是这个印章了,于是他为了表示自己的觉悟,将其上交给了国家。 如今,这个三联印章就在我们的故宫博物院中,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欣赏。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乾隆亲自设计,溥仪随身携带的宝贝究竟是什么?
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