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没去摸!”10月13日报道,黑龙江一女子和家人自驾游,在大兴安岭地区,偶遇

力量华哥 2025-10-15 18:08:59

“幸亏没去摸!”10月13日报道,黑龙江一女子和家人自驾游,在大兴安岭地区,偶遇一只野生动物,外形像猫,仔细一看又像小老虎,女子好奇打开窗户,想近距离拍摄,她老公突然大喊,将窗户关上,这是“屠狼机器”猞猁,女子:它没有攻击 一直跟我们对视!大兴安岭自驾遇猞猁,丈夫秒关车窗:别开![微风] 十月初的一个下午,哈尔滨的张先生一家沿着国道开往大兴安岭深处,车刚进林区没多久,妻子突然喊了一声:"快看路边,那是什么?" 雪地里蹲着一只动物,浅棕色的毛皮上布满黑色斑点,尖耳朵,圆脸盘,看着像只放大版的猫,又有点像小老虎,它就那么安静地趴在路边,琥珀色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他们的车。 妻子兴奋地伸手去开车窗,"我拍个照!"张先生立马按住了窗户开关:"别动!那是猞猁,很危险的,"车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屏住呼吸看着这只猫科动物,猞猁没有动,只是保持着蹲坐姿势,目光跟着车辆移动。 张先生放慢车速缓缓驶过,边开边解释:"这东西别看不大,成年的能有二十多公斤,爪子锋利得很,野外碰到狼它都不怕,单打独斗能占上风,"后座的孩子好奇地问会不会扑过来,张先生摇摇头:"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离太近就说不准了。" 又开了七八分钟,前方路边出现了一群鹿,领头的那只体型巨大,脖子上垂着明显的喉囊,头上顶着分叉的大角,"是麋鹿!"妻子认出来了,"四不像,以前只在动物园见过。" 视频传到网上后,不少去过大兴安岭的网友留言分享经历,有人说自己遇到过野猪群横穿公路,吓得熄火等了十多分钟,也有摄影爱好者建议,想拍野生动物最好提前准备长焦镜头,隔着车窗也能拍清楚,既安全又不会惊扰动物。 一位在林区工作多年的护林员评论说,这几年生态恢复得不错,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但正因为如此,自驾游客更要小心,猞猁虽然怕人,可要是觉得受威胁了,那反应速度和攻击力都不是闹着玩的。 张先生一家这次算是长了见识,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好在当时够冷静,他现在逢人就说:"在野外,动物看起来再温顺也别靠近,车就是最好的防护罩,别嫌隔着玻璃拍不好看,命更重要。" 关于张先生一家遇到的冒险之旅,网友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经历。 “看到这个新闻真是捏把汗!去年我在新疆自驾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差点下车去拍一只雪豹幼崽,幸好被向导厉声喝止,后来才知道成年雪豹就在不远处岩石后盯着,现在回想都后怕” “猞这种动物确实容易被误认成温顺大猫,我查过资料,它们掌击力度能达到300公斤,咬合力超过藏獒有牧民说过,一只成年猞猁能在雪地里拖行百斤重的马鹿尸体。” “经常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山林老哥"说:其实猞猁伤人记录非常少,它们天生警惕,遇到人类第一反应是躲避,这次事件中猞猁的凝视更可能是好奇而非攻击前兆,但无论如何,野外相遇保持距离总是对的,”   “随着生态好转,东北虎、熊、猞猁等珍稀动物路边现身频率明显增加,不少游客缺乏安全意识,甚至有人故意投食,记得去年就有游客在长白山路段开车窗挑逗野猪结果被撞坏后视镜,这件事最值得点赞的是丈夫的警觉性。” “其实野生动物行为难以预测,特别是在繁殖期或带崽期间,攻击性会成倍增加,保持车窗关闭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避免了大危险。” “说到保护动物,有个现象很有意思:现在很多人能认出大熊猫、东北虎这些明星物种,但对猞猁、豹猫等中型猛兽认知不足。” 如果当时车上只有李女士带着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危险情况,你觉得在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旅游线路上,租车公司是否应该强制配备野生动物识别图册和安全指南? 信源:极目新闻

0 阅读:0
力量华哥

力量华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