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枚,代码里都写死了,改不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 比特币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强调供应控制,这直接源于中本聪的白皮书理念。他将货币发行比作黄金开采,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逐步释放新币,避免无限膨胀。协议规定,每产生210000个区块,区块奖励减半一次,这个周期大约四年,确保发行速度渐缓。 初始奖励50枚比特币,乘以每个阶段的区块数,总供应计算出2100万枚上限。但这里有个关键:代码使用整数运算和地板函数,导致实际总和略低于这个数字,精确到20999999.9769枚。 这不是bug,而是故意为之,让供应曲线无限逼近上限,却永不触及。矿工们挖矿时,交易输出奖励,网络难度每2016个区块调整一次,维持平均10分钟出块节奏。 这种机制接地气地说,就跟分蛋糕似的,每次只切一半,永远剩点渣子。 减半事件是比特币生命周期的核心节奏,已发生四次,每次都重塑市场动态。2012年11月,第一轮减半将奖励从50枚降到25枚,当时网络哈希率刚起步,价格从12美元左右起步。 四年后,2016年7月第二次减半到12.5枚,市场响应迅速,价格突破千美元关口。2020年5月第三次降到6.25枚,尽管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比特币仍从8000美元攀升。2024年4月第四次减到3.125枚,价格稳守6万美元高位。 这些节点不是随意设置,而是数学几何级数的体现:奖励序列50、25、12.5、6.25……无限和趋近100,再乘210000区块,得总供应上限。 简单算笔账,当前已挖出约1993万枚,占总量的93%以上,剩余部分将通过后续32次减半逐步释放。 这设计让比特币像慢炖的汤,越到后期越香,却总差一口。 为什么说永远挖不完?根源在最小单位“聪”上,一枚比特币等于1亿聪,奖励减到1聪时,无法再精确减半,因为协议不允许负值或分数输出。 代码中,奖励计算用右移位运算,除以2后取整,累积误差让尾端供应永留0.0231枚的缺口。这就好比Zeno悖论,走一半路永不到终点,供应无限逼近2100万,却卡在数学极限。 到2140年左右,最后一聪将被挖出,那时新增量微乎其微,可网络不会停摆。矿工收入转向交易手续费,随着比特币使用率上升,手续费池子会支撑算力。 实际流通量更少,因为已丢失超300万枚比特币,私钥遗忘或硬件损坏,让它们永眠链上。 这点接地气的现实提醒我们,比特币稀缺不只在总量,还在可用性上。 减半机制的影响远超供应,它直接驱动价格周期。历史数据显示,每次减半后,新币流入减缓,供给压力减轻,需求若跟上,价格易上涨。 比如2012年后,价格一年内从13美元飙到1200美元;2016年减半催生2017年牛市,峰值近2万美元。2020年虽遇疫情,价格仍于2021年触及6.9万美元。 2024减半后,市场虽波动,价格守住高位,机构入场加剧这效应。未来2028年第五次减半,奖励剩1.5625枚,若价格升至20万美元,一块奖励价值仍超30万美元。 这逻辑简单:供给减,需求稳,价值升。矿工优化设备,全球算力破1泽赫兹,相当于数百万台超级计算机合力。 电费虽高,但手续费分成让挖矿可持续,网络安全靠多数诚实算力维系。 比特币的硬上限2100万枚源于协议共识,无法随意更改。任何改动需多数节点同意,但这会破坏信任,价值崩盘。 中本聪选这个数字,或许因四年周期匹配人类经济节奏,21百万也易记。相比法币无限印钞,比特币像数字黄金,抗通胀属性吸引投资者。 当前流通超1990万枚,剩余130万将分摊百年,平均每年新增不到1万枚。这稀缺性推高价值,却也放大波动,提醒持有者需理性。 挖矿从CPU起步,到ASIC主导,门槛抬高,小矿工转向矿池共享收益。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占比升至一半,缓解碳排放争议。 总之,这机制不只技术,还嵌合经济逻辑,让比特币经得起时间考验。 展望长远,减半继续到2032年奖励0.78125枚,那时比特币或成主流支付工具,交易量爆增,手续费成矿工主收入。 丢失币效仿黄金尘埃,实际可用量低于上限,进一步紧缩供应。到2140年,网络全靠费率激励,算力或转向更高效芯片。比特币不完美,能源消耗和波动是痛点,但其去中心化韧性无人能及。 这设计接地气地告诉我们,财富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稳健积累。投资者应关注Layer2扩展,提升交易效率,降低费率压力。 最终,比特币的永恒挖矿链条,象征人类对稀缺的追求,在数字时代重塑货币观。
万万没想到比特币又双叒崩了!短短48小时,加密货币市场掀起血雨腥风,超160
【1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