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四年交税33亿,但不是交给中国的 10月12日,财经新闻网站News

念容评商业 2025-10-15 19:07:43

SHEIN四年交税33亿,但不是交给中国的 10月12日,财经新闻网站Newstrail发布的一份关于2025年企业国际搬迁趋势的分析报告,引发关注。报告指出,跨国公司正越来越频繁地将总部、知识产权和高管团队迁往海外,其中“税收居住地优化”已经成为企业搬迁的三大主导动机之一。 诸如新加坡、爱尔兰、阿联酋等地,凭借优惠的税收策略和完善的商业环境,成为企业争相落户的热门目的地。报告还特别提到,一家北美软件公司将运营子公司迁至新加坡后,不仅享受到了双边税收协定带来的好处,还获得了创新友好型的税收激励。 这份报告的背后,其实折射出当前全球化一个尴尬的现实,就是企业的成长地和纳税地,正在加速脱节。 过去二十年,全球税收竞争愈演愈烈。各国为吸引跨国企业的总部落地,竞相压低企业所得税率、推出各类税收优惠。企业利用两边的税差,可以获得大量真金白银的利润。 不过,对于企业成长地而言,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家公司可能七成以上的产品在某地生产,供应链深度依赖当地,但因为总部设在税率更低的地方,大部分税收却流向了他处。 以快时尚跨境零售商SHEIN为例,它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七成商品产自广东,但却在2021年将总部从广州迁至新加坡后,四年在新加坡累计纳税超33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对新加坡自然是好事,但对中国来说,制造环节贡献的税收,却远远低于总部运营产生的利润。 更微妙的是,当企业把总部搬走,损失的不只是税收。总部意味着高薪岗位、决策权、品牌效应,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失对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影响更大。一家企业可能在某地扎根几十年,等它壮大了,总部一搬,留下的只是生产线和仓库,核心价值都被带走了。 这样的操作方式,虽然从法律上来说并不违法,但这样的全球化,其公平性却在哪里呢?

0 阅读:753

评论列表

大叛徒的爷爷的义父

大叛徒的爷爷的义父

30
2025-10-16 00:23

这个垃圾公司,低端产业,全靠压榨中国底层青年。

此账号已注销

此账号已注销

12
2025-10-16 09:50

这个做法不就是娃哈哈公司里,宗家人掏空国资的做法吗?借用公司的品牌,把绝大多数的利润自己私吞!

薛泳涛

薛泳涛

9
2025-10-16 10:32

对一些小国来说,收点税就够了,对大国来说,需要实体经济养就业。

念容评商业

念容评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