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大师”、“人生规划大师”、“潜能激励大师”,与渴求“一夜暴富”、“走成功

熊丙奇 2025-10-16 07:17:40

“成功学大师”、“人生规划大师”、“潜能激励大师”,与渴求“一夜暴富”、“走成功捷径”、“逆天改命”的普通人遭遇,很快就会形成诈骗的“闭环”。普通人以为遇到了人生的“指路明灯”、而“大师们”则把他们当提款机,边数钱,还边嘲笑这些人钱多人傻,不骗他们骗谁。对于这种以培训快速成功为名的诈骗,除了依法打击外,更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常识普及,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不要被“成功学蛊惑”。 从法院公开的犯罪事实看,这名“潜能激励大师”,所销售的培训课程,根本没有什么能让被培训者快速成功的秘诀。据报道,多位受害者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在杨的课程中不自觉地陷入“交的钱越多,就越能快速成功”的假象,多人刷信用卡或借款缴费,但多次听课发现内容重复、空洞,最终导致债务缠身。这就是受“成功学蛊惑”。 近年来,“信息差”、“情绪价值”这些概念很流行。而“成功学”培训,就不断强化“信息差”,鼓吹普通人难成功、走人生弯路,是因为缺乏帮他们成功的信息,存在“信息鸿沟”,接受他们的培训,买培训课程,会补上“信息差”。买的课程越高阶,就会获得更大的信息优势。同时,特别善于营造氛围,以热烈的现场气氛、学员(托儿)的现身说法,让深陷其中的学员获得很大的情绪价值满足,以为获得了真知以及真心帮自己的贵人,不断掏钱买课程,“跟随大师”。在这起案件中,有学员甚至花几万元买大师的一根头发。 其实,在信息时代,所谓的“信息差”,不如说是“认知能力差”。在互联网上,只要有基本的上网搜索能力,要获取想要的信息并不难,“大师们”并不掌握比普通人更多的信息,他们的信息也大多是从网上拼凑而来。问题在于,不少人不愿意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而是愿意相信“大师们”提供给他们的信息。“大师”也就利用这种认知能力差,打造自己的“权威人设”,给学员自己掌握内部信息的假象,用极端功利、煽动的语言刺激学员,让本来就缺乏识别能力的学员,更失去判断能力。 满足“情绪价值”也是一门新的生意经,但也很容易走偏。如针对底层人的焦虑情绪,煽动焦虑,再以帮其化解焦虑为名收割焦虑,也是提供“情绪价值”。在这方面,一些自称“大师”者与有的网络“大V”玩得很溜。近年来,培训贷、套路贷等培训乱象,也源于同样的底层逻辑。 需要警惕的是,以培训快速成功为名的诈骗犯被追究法律责任,但还有人继续在这条路上忽悠。为此,需要将这些案件,作为案例,对普通公众进行案例教育。其关键在于,要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即对信息进行理性观察、思考的能力,不要轻易被他人带节奏,被成功学蒙蔽,要有独立的判断。成功并无所谓的捷径,更不能靠上培训课程就改命,而需要踏实的奋斗。

0 阅读:0
熊丙奇

熊丙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