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绝美方电话后,特朗普突然像变了个人,对华措辞不再强硬。 素来以强硬著称的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的语气竟发生了转变,声称要“帮助中国”,而不再提及“斗争到底”。 在面对美国的电话时,中方选择了“拒接”,这让特朗普等了两天,却依然没有得到中方的回应。终于,特朗普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转变了语气,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更为温和的言辞,表示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强硬。 事情得从美方主动求通话说起。前段时间,美国白宫方面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提出,希望安排特朗普与中方高层进行电话沟通,主要想聊聊经贸合作和全球供应链的话题。 但中方考虑到之前美方在半导体管制、贸易关税等问题上的反复态度,加上双方尚未就通话议程达成一致,最终明确拒绝了这一请求。按以往的情况,特朗普大概率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责,甚至抛出更激进的对华言论,可这次他的反应却完全不一样。 就在中方拒绝通话后的第三天,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场支持者集会上,提到中国时语气明显缓和。他说 “中国现在有不少难题,我们应该考虑怎么帮他们一把,而不是一直对着干”,还特意提到 “之前的一些贸易措施可能确实让中国企业有点难,或许可以坐下来谈谈调整的事”。 要知道,过去几年特朗普只要提到中国,几乎离不开 “不公平竞争”“要强硬反击” 这类字眼,甚至在 2024 年大选期间还喊过 “要对中国商品加征更高关税” 的口号,如今突然改口说 “帮助”,反差大到让在场支持者都有些惊讶。 更明显的变化是在经贸议题上。之前特朗普团队一直强调要 “减少对华依赖”,甚至推动美国企业从中国撤资,可这次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却主动提到 “中国的制造业很厉害,很多美国企业需要中国的供应链,完全脱钩不现实”。 还表示 “如果能和中国达成更合理的贸易协议,对美国农民和工人都有好处”。这种表态不仅和他之前的强硬立场相悖,甚至和当前美国政府内部一些对华强硬派的主张也不一致。 有熟悉特朗普团队的消息人士透露,这次措辞转变并非偶然。一方面,中方拒绝通话后,美方意识到单纯靠施压很难让中方让步,反而可能导致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对抗进一步升级,而美国国内的农业、制造业企业近期多次向政府施压,希望改善对华关系,避免失去中国市场。 比如美国大豆协会就曾公开表示,若对华贸易摩擦持续,美国豆农今年的损失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这对特朗普争取农业州选民支持很不利。 另一方面,特朗普近期一直在为 2025 年的政治议程做准备,而改善经济、创造就业是他的核心诉求。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若能在经贸领域达成合作,不仅能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还能为美国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之前特朗普政府曾通过对华加征关税试图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成本,这次转变态度,或许也是想尝试通过更务实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 不过,特朗普的这种转变是否能持续,还有待观察。毕竟他过往的对华政策时常反复,而且美国政府内部的对华强硬派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方拒绝通话后,特朗普不再一味强硬,反而提出 “帮助中国”,至少说明美方已经意识到,单纯靠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务实对话才是更可行的选择。后续中美双方是否会在经贸等领域出现新的互动,值得关注。 特朗普政府现在推紧急计划,但专家说,建矿到生产至少5年。其他国家也卷进来,日本和澳洲勘探队加班,但产量有限。欧盟担心汽车业受冲击,考虑多边谈判。
中方拒绝美方电话后,特朗普突然像变了个人,对华措辞不再强硬。素来以强硬著称的特
烟雨评社
2025-10-16 11:48: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