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川军名将,他是国军中将,兵败被俘,按说也该是功德林的一员,可他牛就牛在

如梦菲记 2025-10-16 11:49:06

有这么一位川军名将,他是国军中将,兵败被俘,按说也该是功德林的一员,可他牛就牛在,一天改造没参加,一天监狱没坐,转头就成了咱们新中国的正厅级干部,还被陈毅元帅视为座上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个人叫郭勋祺,十七岁就在川军里摸爬滚打,从大头兵一路干到旅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了东北,他提笔写下“鸡已经鸣了,起来哟,不要永恒的睡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穿上第144师师长的军装,带着川军弟兄从重庆杀向前线,淞沪会战打到最后,七十多万中国军队和三十万日军精锐硬撑了三个月,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时,没人敢断后。   郭勋祺站了出来,带着144师掩护三十万中央军从包围圈里撤出来,川军弟兄伤亡过半也没退一步。   到了南京保卫战,他在太湖西岸跟日军久留米师团死磕,听说部下包围了几百个日本兵,他亲自跑去前线抓俘虏,结果被机枪打穿了大腿。   伤口流着血,他坐在担架上继续指挥,直到把日军全歼才肯去医院,等到了汉口治疗,伤口已经化脓溃烂了。   1938年他升任第50军军长,驻扎在皖南青阳,离新四军军部只有几十里地,这时候他和陈毅重逢了,两人早在二十年代就认识,陈毅总跟他讲救国救民的道理。   1927年重庆发生惨案,国民党到处抓人,郭勋祺把陈毅藏在自己家里,后来又派人护送他上船去武汉,帮他躲过一劫。   抗战时期,郭勋祺干的事让很多人没想到,蒋介石暗地里发“防共”密电,他看了转头就派人给新四军通风报信,新四军缺武器弹药,他打开自己的军械库,几万发子弹、几百套军服往外送。   粟裕带着先遣支队要往东进,担心路上遭骚扰,他当场打电话命令部队全程护送,张云逸半夜找他帮忙过江,他立马起身接待,派武装人员一路护送到长江对岸。   两军防区连个岗哨都不设,新四军的墙报上画着两只握在一起的手,一只写着“新四军”,一只写着“五十军”。   这些事自然瞒不过蒋介石的眼睛,1939年冬天,蒋介石找了个“作战不力”的借口,把他的军长和副总司令职务全撤了,调回重庆闲着。   郭勋祺心里明白,真正的原因是他不肯把枪口对准新四军,他当时甚至想带着部队投奔新四军,可新四军考虑到统一抗战的大局,担心引起更大摩擦,只好婉拒了,这份没说出口的委屈,他憋了整整九年。   1948年襄阳城破,郭勋祺成了俘虏,同样是被俘的国军将领,康泽进了功德林接受改造,直到1963年才被特赦。   郭勋祺却不一样,陈毅一看到名单上他的名字,当即说这人不能当普通战俘对待,两人再见面时,陈毅拉着他的手说:“不是我给你面子,是你当年给抗日、给家国留了面子,”   陈毅知道郭勋祺熟悉川军情况,在四川人脉深厚,就建议放他回去做策反工作,郭勋祺带着任务回到四川,找到潘文华、刘文辉这些川军将领,拿出共产党的公告打消他们的顾虑,又劝说自己的老部下放弃抵抗。   1949年底,第18兵团下辖的五个师集体起义,成都和平解放有了保障,解放军进城前那三天,城里人心惶惶,是他带着人日夜维持秩序,看管粮仓和兵工厂,没让城市出一点乱子。   新中国成立后,郭勋祺当上了川西行政公署交通厅厅长,后来又管水利,实打实的正厅级干部,他没辜负这份信任,修公路建大桥,整天泡在工地上,1959年在成都病逝时,他还在和专家讨论治水方案。   郭勋祺的故事说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穿什么军装、挂什么军衔,而在于他为这个民族、为老百姓站在哪一边。   抗战时他不把枪口对准同胞,解放时他帮着劝降促和平,这些选择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历史从不亏待那些心里装着家国的人,这份公正的回馈,比任何待遇都来得实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抗战风云丨川军抗日爱国将领郭勋祺英勇抗战事迹——四川在线

0 阅读:82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