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花江峡谷大桥 耗费资金大约二十二亿元,在国庆的八天时间里,收入超过一亿元,

一叶知大事 2025-10-16 11:49:37

这座花江峡谷大桥 耗费资金大约二十二亿元,在国庆的八天时间里,收入超过一亿元,如此来看,回本确实指日可待,真的很厉害,值得称赞   9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黔西南的群山之间从此架起一道连接希望的空中通道。   谁也没想到,仅仅半个月后的国庆中秋双节,这座大桥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8天时间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斩获旅游收入1.03亿元。   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花江峡谷大桥绝非普通基建,而是一出道就站稳顶流位置的超级IP。   交通效率的极致突破,是大桥改变民生的第一步。   过去,山里的农户运输关岭花椒、贞丰火龙果,需要绕山颠簸两小时,不仅耗时费力,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   如今,车辆驶过大桥仅需2分钟,运输时间的大幅缩短让物流总成本直接下降42%,老乡们再也不用为货物运输犯愁,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内心的喜悦。   交通便利带来的连锁反应,迅速激活了乡村商业的活力。   大桥通车后,山下的花江镇很快新开了25家店铺,既有满足游客需求的餐馆,也有提供住宿的民宿。   这些新增的商业业态,精准对接了大桥带来的人流红利,其中不少民宿天天客房满员,生意火爆到老板们纷纷计划贷款扩建,想要抓住这波发展机遇。   更令人惊喜的是,大桥还成为了承载幸福的特殊场所。   在大桥的多功能服务区里,专门设立了婚姻登记处,截至双节后,已经有30多对新人在这里领取了结婚证。   625米的高空之上,新人一边俯瞰峡谷风光,一边许下相守一生的承诺,这样独特的领证体验,让“最高婚姻登记处”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也让大桥超越了交通设施的属性,成为见证幸福的情感地标。   流量背后,是实打实的经济爆发。   国庆中秋8天,1.03亿元的旅游收入让当初质疑“山沟沟建桥收不回成本”的声音彻底消失。   细化来看,游客人均消费达到460元,其中仅198元一张的观光电梯票就售出18万张,单项目收入就超过3500万元。   加上桥塔区域的水幕灯光秀、高空玻璃廊道等特色项目,多元消费场景共同撑起了这份亮眼的盈利成绩单。   随着数据的公布,关于大桥回本的预期也在不断刷新。   最初人们预测两年能收回22亿元的建设成本,后来有网友根据双节热度乐观估计,一年时间就能实现回本。   要知道,这座大桥的设计年限长达50年,如今的盈利势头,让它从备受争议的投资项目,变成了人人称赞的盈利奇迹。   大桥的成功,更在于开创了“基建+文旅”的全新模式。   625米的高空玻璃步道惊险刺激,桥腹设置的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吸引着年轻游客,云端咖啡馆则为游客提供了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这些特色项目并非简单堆砌,而是整合在多功能服务区内,形成了集观光、体验、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这种模式不仅让花江峡谷大桥脱颖而出,也为同类基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有人提议,以后建水电站可以参考这种模式,预留漂流出水口供游客体验;   也有人提到,矮寨大桥虽然也开发了文旅项目,但因为撞上了花江峡谷大桥这个顶流,知名度远不如前者,甚至调侃北盘江大桥“哭晕在厕所”。   大家普遍认可,这座大桥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带动了地方发展,兼顾社会效益,是超级成功的项目。   从通车时的全城欢腾,到双节期间的流量爆棚,花江峡谷大桥用实力证明了基建项目的多元价值。   它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拉近了乡村与繁华的距离;   不仅创造了旅游收入,更激活了一方经济;   不仅成为了区域热点,更树立了行业标杆。   出道即顶流的花江峡谷大桥,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建的综合效应,也为山区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动静贵州2025年10月13日关于《花江峡谷大桥出道即顶流! 国庆中秋双节共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 旅游收入1.03亿元》的报道

0 阅读:67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