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欧盟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2日起,欧盟正式启用全新的EES电子出入境系统,咱们中国游客入境申根区,护照上再也盖不到熟悉的蓝色申根章了!这消息一出,不少爱旅行的人都炸了锅,毕竟那枚小小的印章,藏着太多人的旅途回忆。 说白了,就是以前人工盖在护照上的印章,换成了全数字化的管理流程——扫护照芯片、录指纹、拍人脸,所有信息直接联网存档。以后再通关,再也看不到工作人员啪一下盖章的动作,全靠机器记录。 而且不只是中国游客,所有短期去申根区的非欧盟公民都得走这套流程,不管是美国人、日本人还是东南亚游客,只要没欧盟居留证,都得按规矩来。覆盖范围也广,欧盟27国加冰岛、瑞士等共29个国家,基本涵盖了大家常去的欧洲目的地。 不过欧盟留了6个月过渡期,到2026年4月才全面铺开。现在像一些小众口岸或者非高峰时段,说不定还能跟工作人员商量着盖个章;但巴黎、法兰克福这些热门口岸,已经严格执行电子登记,想盖章基本没门了。 想最后收个申根章当纪念的朋友,可得抓紧这最后的机会。毕竟以后再去欧洲,护照上就只剩空白页,那些印着不同城市名字的印章,真要成“绝版藏品”了。 最让人舍不得的,还是申根章没了的仪式感。多少人旅行回来翻护照,就靠那些印章回忆当时的场景——罗马的章对应着梵蒂冈的日出,巴黎的章连着塞纳河的晚风。现在换成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记录,有人调侃“以后跟朋友说去过欧洲,都没个实物能证明”。 第一次入境的流程也比以前麻烦不少。得在专门的EES登记点一步步来:先刷带芯片的生物护照,老版没芯片的护照根本用不了,这点一定要提前检查;再录4个手指的指纹,6岁以上必须录,6到12岁的小朋友可以自愿;最后对着摄像头拍人脸,不能戴帽子、口罩,连刘海太长挡额头都不行,跟拍身份证照片一样严格。 一套流程下来至少5到10分钟,要是赶上入境高峰,排队半小时都未必能轮到。之前西班牙巴塞罗那机场试运行时,就有游客吐槽,以前人工盖章45秒就能过,现在走EES系统,硬生生等了4分钟,而且设备还老认不出亚洲人的指纹,得反复试好几次。 欧盟说搞这套系统是为了安全和高效,能精准记录停留时间,防止有人逾期滞留。可仔细想想,这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以前人工核查也能管,虽然偶尔有疏漏,但也没到必须靠这套复杂系统的地步。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有罪推定”式的数据留存:哪怕你完全合规离境,个人信息也要默认存3年,一旦有超期记录,信息更是直接锁5年。这和欧洲一直标榜的保护个人隐私理念,简直是背道而驰。 还有数据安全问题也让人揪心,负责运营EES系统的EU-LISA机构,之前管理申根信息系统时就出过漏洞。咱们的指纹、人脸这些一辈子没法换的敏感信息存进去,万一泄露了,后果根本没法预估。 其实说到底,欧盟这波操作,根本不是真的为了游客便利,更像在刷“边境管控数字化”的政绩。明明技术适配没做好、数据安全没保障,就仓促上线系统,只顾着彰显自己的管理力度,却忽略了游客的真实感受。对咱们游客来说,既然规则改了只能适应,但也希望欧盟能赶紧补好漏洞——毕竟大家去欧洲是为了享受旅行,不是为了在入境时反复折腾、担惊受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报。快报美国宣布10月15号,多名美国国会议员站出来质疑特朗普政府了,说他
【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