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领袖“蒋介石,如何对待抗日英烈?戴安澜遗孀的遭遇让人心寒 抗日打响头几年,国民党军队里头,牺牲的将领不少,蒋的回应基本是仪式走一遭,过后撒手不管。 郝梦龄算个典型,这位第九军军长1937年忻口会战第一个阵亡的军长,蒋亲自写祭文,何应钦主持国葬,全国上下都觉得老蒋够意思。 可两年过去,郝家迁重庆,日子穷得叮当响,两个儿子上街卖茶水凑学费。冯玉祥碰巧遇上,帮着写报告上报,蒋批了2万法币,郝家拿去买疟疾药倒卖勉强过关。学费还得冯批条子凭收据报销。 要知道郝是冯旧部,杂牌军出身,蒋中原大战后才收编,平时就看不上眼。郝死后那点利用价值,顶多是借着国葬刷刷抗日声望,家属的事儿,蒋压根没搁心里头。 郝家这事儿不是孤例,佟麟阁和赵登禹的遭遇更扎心。 佟麟阁二十九军副军长,七七事变南苑一战就没了,45岁扔下37岁媳妇彭静智和几个娃。蒋政府1937年追认上将,褒奖令发得飞起,可实际援助零蛋。日军占北平,彭一家东躲西藏,先藏法国医院,后溜回旧屋子,又钻进汇文小学避风头。八年抗战,搬家无数,住过史家胡同火药局胡同那些破地方,彭买纺织机织袜子卖,换棒子面养二十来口人。邻居拉胡琴的知道底细,时不时送点炖肉接济。 抗战赢了,蒋忙着接收搜刮和备内战,1946年下半年才想起补办国葬,从柏林寺抬到香山,沿途民众自掏腰包设祭桌。赵登禹也一块儿办,他七七事变和佟同一天阵亡,家属早逃山东老家,没人管。葬礼上,赵后人压根没影,佟兵自己募路费从河南赶回。赵家那头,还在乡下熬着,国民党没人伸把手。 这俩都是冯玉祥旧部,杂牌军,蒋眼里利用完了就扔一边。 蒋用人那套标准明摆着,亲戚黄埔陆大浙江老乡熟人,五个字概括。郝佟赵这些,顶多算冯系,抗日前蒋就想收拾。抗战逼上来,西安事变一闹,蒋才被迫抗日,英雄死活在他眼里是工具,死了还能宣传一把,家属算啥? 可别以为嫡系就好过,戴安澜黄埔三期,蒋亲口夸当代标准青年将领,昆仑关大捷赏宝鼎勋章,缅甸远征蒋点名派他。1942年戴中四枪,蒋日记写晴天霹雳,哭着说五年最痛心,国葬万人规模,李济深主祭,蒋赋诗追悼,追赠中将入忠烈祠,20万法币抚恤金也发了。 表面风光,可王荷馨35岁守寡带俩娃,最小才两岁,她把钱全捐了建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在广西全州湘山寺旁,纯为国家培养人才,自己不沾光,子女不许去学校混日子。学校建起,家底空了,积蓄少得可怜,王开始变卖家当,邻居那些老部下家属还趁火打劫杀价。孩子们上学成问题,戴复东后来说,夜里总被妈哭声吵醒。 国民党那头,仪式一过就没影儿,蒋忙着太平洋战事和内斗,家属自生自灭。 抗日那八年,国民党军队死伤惨重,英雄家属的待遇,暴露了骨子里的算计。 1949年国民党撤,官员上门拉王荷馨一家去台湾,她一口回绝,丈夫葬哪儿守哪儿,不想落人口实。蒋那会儿,拉人去台,不是真心照顾,是怕宣传把柄。 杜聿明媳妇曹秀清去台,儿子自杀受压,老太太后头回大陆团聚。王荷馨留下来,刚解放家底半袋米,领救济粮助学金。后来当治保主任军烈属组长,领工资补贴,子女上大学有出息。 戴复东90年代见老部下郑庭笈,说要没解放,戴家娃上不起学。郝家抗战后,冯帮着稳住,子女教育政府担了点。佟兵忆苦日子,靠亲友熬到胜利。 这些对比,蒋的冷遇更显刺眼。抗日领袖?英雄家属的遭遇,够让人寒心。
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