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原国民党中将黄维,在拿到落实政策的房款后,决定出钱给当年随他抗战时阵亡的部下修个纪念碑。 黄维1904年生人,江西贵溪农家子弟,父亲早逝,家里就五十亩薄田。师范毕业后回乡当小学老师,因为个子矮小,镇不住学生,日子过得挺憋屈。1924年经方志敏介绍考入黄埔一期,从此走上军旅之路。 黄维这人性格固执,军中人称”书呆子”。他从黄埔毕业后参加过东征、北伐,一路从排长升到师长、军长,算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抗战爆发前,他还被派到德国学习军事,原定一年课程因为战事提前回国。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黄维临危受命接任第六十七师师长,赶往上海罗店前线。罗店这地方后来被叫做”血肉磨坊”,日军仗着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中国军队拼死抵抗。黄维指挥六十七师在罗店死守一周,打到后来师部就剩他和一个电报员,连炊事员、马夫都拿枪上了阵地。战后统计,三个团长一死两重伤,全师幸存者不足一个团,罗店镇被打成废墟。 这一仗让黄维出了名,但也有人批评他指挥死板,不顾敌我火力差距硬拼硬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不过不管怎么说,那些跟着他战死的士兵,确实是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牺牲的。 1938年黄维升任第十八军军长,武汉会战时在马回岭与日军血战,毙伤日军六千多人。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特别表彰了他,还单独召见,把他的字从”悟我”改成”培我”,栽培的意思。1944年黄维担任青年军副总监,在江西横峰县莲荷村培训学员五六千人,要求严格,禁止体罚,算是为抗战出了力。 1948年淮海战役,黄维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结果部下廖运周率第一一零师起义,黄维被包围在双堆集,化装突围失败被俘。这一关就是二十七年,直到1975年才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 为啥黄维特赦这么晚?因为他在战犯管理所态度顽固,不配合改造,整天研究”永动机”。别人写认罪材料,他交设计图纸。中科院鉴定说违反物理学原理不可能实现,他也不服气。杜聿明、宋希濂这些黄埔一期的同学1959年第一批就特赦了,黄维硬是拖到最后。出狱后黄维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月薪二百元,待遇还不错。1978年当选政协委员,1983年当选常务委员。就在这一年冬天,政府落实政策给了他一笔房产补偿款。 黄维拿到钱后没想着自己享受或留给子女,第一念头就是给罗店战场牺牲的部下建纪念碑。他开始整理当年的资料,列出能记起来的阵亡将士名单,起草碑文,反复修改。他给上海方面写信说明想法,表示想用这笔钱在罗店选址建碑。其实早在1979年,黄维随全国政协考察团去上海视察时,就特意要求去罗店看看。当时考察团领导有顾虑,黄维说得很直白:自己在那里流血负伤,忘不了那些牺牲的官兵,经常梦见那些壮烈场面。共产党坚持抗战是事实,但国民党军队也英勇抗日,这不能否认。 重返罗店那天,黄维见到了当年还是孩子、如今六十多岁的老人。这些老人回忆说,当时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拼得血流成河,百姓也支持他们,家家有人伤亡。后来失败了,日本人占领了上海,那是旧中国国力太弱,不是前线官兵的责任。黄维听了这些话,当场眼圈就红了。 回北京后,黄维写了回忆文章《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沪战争》,详细记录罗店战役经过。他在文章里写:无论什么立场,凡是为国家民族抗击侵略者的人,都应该被铭记。 建纪念碑的事因为涉及土地审批、设计方案、碑文审核等诸多环节,进展很慢。黄维没有气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联系,耐心说明情况。他的态度诚恳而坚定,不卑不亢。上海方面表示理解,但手续确实复杂,需要时间。黄维并不着急,他说慢慢来,只要能建成就好。他开始绘制纪念碑草图,设计成方形石碑,高约三米,用花岗岩材料,碑面刻碑文,侧面刻阵亡将士名字。他画了一遍又一遍,修改细节。 女儿黄慧南不太理解,问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事。黄维说,那些士兵跟着自己上战场,把命留在那里了,作为长官有责任让后人知道他们的贡献。抗战胜利这么多年,不能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就抹杀他们的牺牲。 1983年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黄维当选常务委员。会场休息时遇到廖运周,就是当年在淮海战役起义的那个第一一零师师长,如今是开国中将。两人四目相对,气氛有些尴尬。黄维说了句”当年的事”,廖运周主动伸手说”都过去了”。黄维沉默片刻,伸手相握,简短交谈几句就分开了。 1989年初,台湾方面邀请黄维访台,承诺补发中将二十七年薪水。女儿劝他接受,黄维摇头说不能拿这钱。蒋介石对他有知遇之恩,陈诚对他恩重如山,共产党待他也不薄。去台湾是为了两岸和解,为了见老朋友,不是为了钱。 1989年3月20日凌晨,黄维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他的书桌上还摆着罗店纪念碑的设计图纸,旁边是一叠阵亡将士名单。直到生命尽头,他仍挂念着这件未竟之事。 纪念碑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没能完全建成,但黄维的这份心意通过文字记录流传下来。他用房款想要建立的纪念碑虽然没有立起来,但这份心意本身就是对历史的纪念。
1983年12月,原国民党中将黄维,在拿到落实政策的房款后,决定出钱给当年随他抗
熹然说历史
2025-10-16 23:48:5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