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慈禧听到以后十分伤心,她想起了左宗棠生前留下的奏章

熹然说历史 2025-10-17 00:50:44

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慈禧听到以后十分伤心,她想起了左宗棠生前留下的奏章,立马翻出来查阅。随后便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光绪十一年七月,福州传来噩耗,一代名臣左宗棠病逝。消息送到北京,慈禧听闻后竟然落泪。这个平日里对大臣说一不二的女人,为何会如此动容?她急忙找出左宗棠生前的奏折,看完后立刻下旨。这道迟来的批准,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国家大事?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湘阴的普通读书人家。家里穷,但父母重视教育,五岁就让他读书。这孩子脑子灵,特别爱看历史和地理书,对国家大事上心得很。二十岁考中举人,本想进京考功名,可连考三次都没中进士。要是换别人早就放弃了,他却不服输,干脆钻研地理、农业和西方技术,这些学问后来全派上了用场。 1851年太平天国闹起来,南方乱成一团,左宗棠决定放下书本去打仗。他脑子好使,很快就混出名堂来。1862年当上浙江巡抚,打败太平军,夺回杭州,朝廷封他一等恪靖伯。 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扛起守西北的大旗。当时新疆被阿古柏占了,国家领土眼看要丢,左宗棠临危受命带兵西征。戈壁滩上风沙漫天,他硬闯过去,1877年把新疆全境收回来,赶跑了侵略者,保住了大清六分之一的土地。这功劳可不小,1881年朝廷给他加封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不光会打仗,治理地方也是把好手。在新疆他修水渠、开农田,推棉花种植代替鸦片,建纺织厂、印刷所,当地老百姓日子比以前强多了。他在福州创办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培养了大批造船和海军人才,为中国近代海军打下基础。 1884年7月,法国军舰突袭福州马尾港,击沉福建水师。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12月他抵达福州,这时已经72岁,还患着眼疾,但一到防地就日夜奔走各营地,训练部队。他每到一处就高呼”娃子们快造饭,料理裹脚草鞋,跟我去打洋人!“很快军心大振。 1885年正月初一,很多将士准备过年,左宗棠却下令不准过年要出队。他说洋人一定会趁过年攻打厦门,要亲自当前锋去打仗。福建总督和福州将军来劝阻,左宗棠声色俱厉地训斥:“怕是打出来的!你们不去打,洋人怎么会怕?”果然法军趁过年来攻厦门,因左宗棠布防及时又亲临前线,法军只得撤退。 1885年3月,黑旗军在镇南关大捷。清政府却”乘胜即收”,6月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左宗棠对李鸿章签约完全不能理解,批评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和约签订后,左宗棠气得全身发抖,不能成读。他手下的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道刘璈被李鸿章的亲信诬陷,失去兵权。左宗棠上书为他们鸣冤,可回天乏力。 1885年7月29日,病重的左宗棠连上两道奏折。一道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加强沿海防务;一道请求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让台湾正式建省。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些事不办就来不及了。 7月27日清晨,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岁。临终口授遗折说:“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听后心情复杂。她知道左宗棠这人倔得像头牛,从不讨她欢心,甚至万寿节都不来行礼。但这个老臣确实为国家拼过命,收复新疆、抵抗法国,样样都是硬骨头。她让人把左宗棠生前的奏折找来,仔细看完。 那两道奏折写得恳切,分析了海防和台湾的战略重要性。左宗棠写道”台湾孤悬海外,乃七省门户,关系全局,不可轻弃。“列强环伺,若不专设官员镇守,必定出大乱子。慈禧看完沉默良久,她清楚左宗棠一走,朝廷少了个顶梁柱,但他的建议不能不听。 于是她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襄,赐治丧银三千两。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诏令颁布,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台湾建省,终于提上日程。虽然具体实施又拖了些时日,但这个决定意义重大,标志着台湾有了正式的行政地位。 左宗棠去世,法国人、英国人、俄国人都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这个硬骨头没了,中国再少个敢硬碰硬的人。朝中李鸿章少了对手,主和路线更顺畅。可老百姓哭了,“全城百姓,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 当年10月,左宗棠灵柩运往湖南。11月抵达长沙,次年12月安葬于善化县杨梅河。沿途百姓自发送行,哭声震天。当地黄家世代为他守墓,直到今天。 左宗棠一生,收复新疆保住1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兴办洋务推动近代化,抗击外敌维护国家尊严。新疆至今还保存着他修建的坎儿井,从兰州到新疆的路边,左公柳郁郁葱葱。他的功绩,后人永远铭记。 慈禧这次批准左宗棠遗愿,算是做对了一件事。台湾建省,让这个海岛有了正式地位,对后来发展意义深远。左宗棠这样的硬骨头大臣,在晚清实在太少。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苟利国家生死以”。您觉得左宗棠最让人敬佩的是哪一点?欢迎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0 阅读:55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