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百色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的大进屯,天空已然放晴数日,但整个村子依旧深陷洪水之

爱笑克里斯蒂 2025-10-17 05:43:10

在广西百色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的大进屯,天空已然放晴数日,但整个村子依旧深陷洪水之中。水退得极慢,像一场无声的窒息——稻田成了湖泊,村道变作河道,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齐膝深的水中喂鸡,孩子踩着塑料盆“划”去临时安置点上学。这场涝灾已持续超过15天,而官方通报的“水位平稳下降”,对村民来说,不过是每天多露出一寸墙根的无奈等待。 我们总说“洪灾无情”,可这次,人心更痛。 为何年年防汛,却年年重演?为何雨停了,水还不走? 真相藏在三个被忽视的字里:地、人、权。 首先是“地”——百色地处喀斯特地貌带,地表千疮百孔,雨水本应快速下渗。可近年来周边大量开发,山体被削平、湿地被填埋、自然河道被水泥渠取代,原本的“天然海绵”变成了“铁板一块”。水进不去地下,又排不出去,只能原地滞留,形成“死水围村”。 其次是“人”——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外出务工,汛期无人组织自救。预警来了,手机信号断;通知转移,谁来扶行动不便的父母?更有村民坦言:“去年说要修排涝泵站,结果只立了个牌子,没见一台机器。” 最后是“权”——应急响应滞后,跨区域协调困难。一条河贯穿多个乡镇,上游泄洪不沟通,下游村庄成“蓄水池”。等水漫进来,再层层上报,黄金72小时早已错过。 这不是天灾,而是系统性脆弱的集中爆发。 我们擅长灾后救援,却总在灾前装睡。 值得欣慰的是,民间力量正在填补空白:无人机投送药品,志愿者蹚水接送学生,有返乡青年用短视频直播求助,一条条信息冲破“信息孤岛”。 但我们不该总靠个体的悲壮去弥补系统的缺位。 每一次长涝难退,都是对乡村振兴底线的一次拷问。 请记住:真正的防灾,不在领导视察时的标语,而在平时每一寸透水的地砖、每一台待命的抽水泵、每一个被认真对待的预警。 你认为,该不该把“乡村防洪能力”纳入干部考核? 评论区,等你发声。广西百色洪水

0 阅读:50
爱笑克里斯蒂

爱笑克里斯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