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啥还没暴雷?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倒下。美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在慢慢升高,但还能勉强适应。
先算笔直观的账,37万亿美元到底是个啥概念?有人说过,要是从耶稣诞生那天开始,每天都中五百万美元的彩票,一路中到今天,连本带利加起来都填不满这个窟窿。普通人一辈子赚的钱,在这个数字面前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可美国就是能把这笔债扛到现在。
关键原因之一,是美元还攥着“世界货币”的钥匙。全球贸易大多用美元结算,各国央行手里都得囤点美元当外汇储备,而美债又是这些储备最主要的去向。你想啊,中国、日本这些持有大量美元的国家,要是突然抛掉手里的美债,美元汇率肯定崩,但自己手里的资产也会跟着缩水,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没谁愿意先做。所以就算知道美债风险在涨,各国也只能一点点调整持仓,不敢来硬的,这就给了美国喘息的时间。
美国自己也在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美债到期了怎么办?美联储就牵头发行新的国债,用新借来的钱还旧债的本金和利息。只要还有人愿意买新美债,这个循环就能继续转。最近几年虽然有国家在减持,但美国国内的机构,比如养老金、保险公司,还有一些国际资本,照样会接盘。毕竟在没有更好替代选择的情况下,美债就算收益不高,也还算稳定,尤其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时候,不少资本还会把它当成“避风港”。
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也帮了大忙。前两年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把利率提到了高位,这让美债的收益率跟着上涨,吸引力也变高了。比如现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能到4%以上,比很多国家的国债收益都高,自然能吸引一部分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虽然高利率会让美国政府还利息的压力变大——去年光付美债利息就花了近7000亿美元,比国防预算还多——但至少短期内,能保证新债卖得出去,不至于断了现金流。
还有美国经济的底子在撑着。不管怎么说,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GDP总量超过25万亿美元,科技、金融、军事这些领域的优势还在。只要经济没出现断崖式下跌,企业还能赚钱,政府就有税收来源,就算税收不够还利息,也能靠着经济基本面让投资者相信,它未来有能力偿还,不至于马上违约。就像一个家底厚的老板,就算暂时欠了钱,别人也愿意再借给他,因为觉得他能翻身。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债没事,其实风险早就藏在细节里了。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用本币结算贸易,绕开美元,这相当于在慢慢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要是未来大家都不怎么用美元了,美债的需求肯定会暴跌。还有美国国内的政治僵局,去年就因为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吵来吵去,差点让美国政府违约,虽然最后达成了协议,但也让不少投资者心里打鼓,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有人就不敢买美债了?
利息压力也在一点点压垮美国政府。随着美债规模扩大,利率又高,每年要付的利息只会越来越多。去年7000亿,再过几年可能就会突破万亿,到时候政府要么砍其他开支,要么借更多的债,不管选哪个,都会引发新的问题。砍开支会影响民生和基建,借更多债又会让窟窿越来越大,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债已经在出问题了,只是没到全面爆发的地步。就像温水煮青蛙,美国现在还能靠着美元霸权、发新债还旧债这些办法撑着,但水温一直在升,等哪天没人愿意买新美债了,或者美元霸权被削弱到撑不住了,那时候的暴雷,只会比大家预想的更严重。
很多人觉得美债会一直安全,其实是没看到背后的隐患在积累。37万亿不是终点,按照美国现在的财政赤字速度,未来几年这个数字还会涨。等到真的撑不下去的时候,受影响的不只是美国,全球经济都会跟着遭殃,毕竟太多国家的资产都和美元、美债绑在一起。所以现在不是美债没暴雷,而是暴雷的时间被推迟了,而推迟得越久,未来的风险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