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兰仗着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飘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全球高端光刻机几乎被它垄断,这让荷兰觉得自己有 “拿捏别人的资本”。 现在全球要造7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没有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根本玩不转,这东西全球就它能量产,别人想做都做不出来。 阿斯麦的光刻机不是简单的机器,一台设备里有十万多个精密零件,得靠全球五百多家供应商一起协作才能造出来,这里面有德国的光学镜头,美国的光源系统,每一个部件都是顶尖技术的结晶。 荷兰能把这些全球顶尖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独家优势。 正是这种技术和产业上的绝对优势,让荷兰觉得自己有资本在对华政策上强硬。 他们觉得中国没有高端光刻机就造不出先进芯片,肯定会妥协,却没算清楚中国市场对他们有多重要。 2024年中国市场已经占到阿斯麦收入的49%,是实打实的大客户,要是真把中国市场得罪狠了,受损的还是他们自己的企业。 荷兰可能忘了,半导体产业的垄断从来不是永久的,过去早就有过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曾经占到全球市场的五成,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结果美国搞贸易制裁,逼日本签了不平等的半导体协议,虽然暂时打压了日本,但美国自己的计算机产业也因为芯片涨价、供应短缺受到重创,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日本虽然被压制了,但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又顶了上来,美国也没能一直垄断。 现在荷兰搞的这套出口管制,和当年美国对日本的做法有点像,都是想靠技术优势卡别人脖子,但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做法顶多能延缓别人的发展,根本挡不住技术进步的潮流。 而且荷兰的垄断其实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供应链太依赖全球合作了。 阿斯麦的光刻机虽然是荷兰造,但核心的光学镜头来自德国蔡司,光源系统来自美国赛默飞,还有很多精密部件来自日本企业,少了任何一个供应商,它都造不出完整的设备。 这种全球供应链的特点,决定了荷兰的优势是建立在国际合作基础上的,一旦地缘政治发生变化,或者其他国家在关键部件上取得突破,它的垄断地位就会动摇。 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光刻机全产业链的研发体系,从光源、镜头到工作台,每个环节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攻关。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做支撑,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企业已经把国产光刻机纳入产线验证,通过实际使用不断改进技术,这种“用产结合”的模式能大大加快技术迭代速度。 面对中国的技术突破,荷兰其实已经开始犹豫了。 阿斯麦一边遵守荷兰政府的出口管制,一边又在2025年计划扩大在中国的维修中心,显然不想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市场。 其实说到底,荷兰现在的强硬态度,更像是一种战略误判,把短期的技术优势当成了长期的谈判资本,却没看清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工智能、5G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芯片,也需要更多元化的供应链,单靠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垄断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就知道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无理抄家后一定会付出代价,环球时报发文称荷兰强硬
【3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86
十万个零件很多吗?家用轿车有多少零件?[呲牙笑]
用户18xxx33 回复 10-18 18:02
十万个零件中,只有十几个是关键技术,其它的不是
唐国强
我们可以对壳牌,联合利华下手!谁制裁我们,我们就停供谁家稀土。
sunny
白皮头脑简单,现在高端光刻机也没卖给龙国啊,龙国直接不出口稀土,它的光刻机用的原材料还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