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红利曼以东和东南向前平推,乌军已经无力回天了。因为在红利曼以东和东南,再没

晓绿聊趣事 2025-10-17 13:57:52

俄军在红利曼以东和东南向前平推,乌军已经无力回天了。因为在红利曼以东和东南,再没有什么像样的定居点能够作为防御屏障,再加上乌军兵力不足,在俄军面前只能不断后退。

 

之所以会成现在这样,最关键的就是地利上的劣势已经被拉到最大。红利曼以东和东南那片地方,翻遍地图都找不出几个能当防御支点的定居点。之前乌军还能靠着村镇里的房屋、道路当掩护,现在那些地方要么早就被炮火犁过一遍,要么已经落在俄军手里,剩下的零星建筑根本扛不住密集进攻,想守都没地方搭工事。

 

更要命的是乌军手里的兵实在不够用。前线每个阵地摊下来的人,凑齐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都费劲,有时候一个班要守好几百米的防线,连换班休息的人都抽不出来。士兵们熬得眼睛通红,手里的枪都快握不住,可俄军的进攻一波接一波,根本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俄军这边不光兵力足,火力配置也压得乌军抬不起头。每天天刚亮,俄军的炮火就准时覆盖乌军阵地,榴弹炮、迫击炮一轮接一轮,把乌军的战壕炸得全是坑,连掩体都被掀翻。有时候乌军刚想组织兵力反击,俄军的武装直升机就会贴着树梢飞过来,机炮扫得地面尘土飞扬,根本没法集中兵力。

 

之前乌军还能靠着后方的补给撑一撑,现在这条补给线也快被掐断了。俄军的无人机天天在天上转,只要发现乌军的运输车队,导弹立马就跟过来,卡车炸得只剩骨架。前线士兵缺弹药、缺食品是常事,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两顿压缩饼干,喝的水都得省着来,体力早就跟不上了。

 

有乌军士兵在无线电里说,现在他们每天最害怕的不是俄军的进攻,而是看到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有的阵地打了两天,原本二十多个人的队伍,最后能撤下来的只剩四五个,伤口没人处理,只能自己用绷带缠一缠,疼得夜里根本睡不着。这种情况下,就算想硬扛,心里的那股劲也早被磨没了。

 

俄军推进的时候还特别注意战术配合,步兵跟着装甲车往前冲,无人机在天上盯着乌军的动静,一旦发现有反击的迹象,马上就呼叫炮火支援。乌军这边连像样的反坦克武器都不够,有时候士兵抱着火箭筒躲在掩体后,刚瞄准俄军的装甲车,就被无人机盯上,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

 

之前乌军还寄希望于后方能派来援军,可等了好几天,别说大部队了,连补充兵都没见到几个。后来才知道,其他方向的乌军也在被俄军压着打,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支援红利曼这边。没了援军,没了补给,没了能守的阵地,乌军在这片区域里,就像没了根的树,风一吹就只能往后倒。

 

有军事观察员说,现在红利曼以东和东南的乌军,已经陷入了“退无可退但又不得不退”的困境。往后面退,就是更开阔的平原,连个遮挡的地方都没有,更容易被俄军包围;可留在原地,要么被俄军消灭,要么就只能投降。这种两难的局面,让乌军前线指挥官都快愁白了头,每天开会讨论的不是怎么防守,而是怎么才能让更多士兵撤出去。

 

俄军这边也没给乌军留任何喘息的机会,白天靠炮火和装甲部队推进,晚上就派小股部队渗透,不断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有时候乌军刚在一个新的位置挖好战壕,俄军的侦察兵就摸了过来,连夜调整炮火参数,第二天一早又是一轮覆盖。这种高频次的打击,把乌军的士气彻底打垮了,很多士兵根本不想再打下去,只想早点离开这片战场。

 

还有个细节能看出来乌军现在有多被动,之前他们还能通过无线电和后方保持联系,汇报前线的情况,现在很多阵地的无线电信号都断断续续,有时候发出去的消息石沉大海,根本收不到回复。士兵们不知道后方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自己还要守多久,心里的恐慌比战场上的炮火更让人难受。

 

俄军在推进过程中,还特别注重清理战场,每占领一个地方,都会仔细搜查有没有乌军的残余兵力,防止后面被偷袭。这种稳扎稳打的打法,虽然推进速度不算特别快,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让乌军根本找不到反击的漏洞。

 

现在再看红利曼以东和东南的局势,乌军想扭转局面已经基本不可能了。没有防御屏障,没有足够兵力,没有补给支援,连士气都跌到了谷底,在俄军的持续压力下,只能一步步往后退。而俄军则像一台精准的机器,不断往前推进,把战线一点点往前推,留给乌军的空间越来越小。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