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明明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什么还没暴雷?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不会这么倒下,如今的状况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 美国国债这玩意儿,现在已经堆到37万亿刀了,具体到2025年10月初,就奔着37.88万亿去了,每天还以每秒7万多刀的速度往上蹿。这数字听着就让人腿软,搁谁身上都得想,这么大一笔账,早晚得爆吧?可现实是,它还没炸,市场照样转,股市还晃荡着,美元还是老大。说白了,这事儿不是没风险,而是风险被各种因素死死摁着,没到彻底翻车的地步。就像那锅温水里的青蛙,水温一点点往上加,它还游得动,但总有忍不住的时候。 先说说为啥到现在还没崩盘。最根本的,还是美元那股子全球老大的劲头。全世界贸易,尤其是石油和大宗商品,结算基本绕不开美元,各国央行和基金攒了一屁股美元,总得找地方搁着,美债就成了现成的窝。过去几十年,美债被当成铁板钉钉的安全资产,违约?想都别想。这地位让美国借钱成本低得离谱,就算债务堆山,投资者还是蜂拥而上。拿数据说事儿,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里占比稳超五成,国际支付也占四成多,这不是白给的福利,它直接让美国能轻松印钞还债,不像其他国家外汇一紧就得哭爹喊娘。 再有就是美联储这帮人,总在关键时候拉一把。2025年上半年,他们本来计划缩表,减持国债来紧一紧流动性,可市场一晃荡,就踩刹车了。转而用其他资产的收益回购国债,稳住资金链。逆回购操作也玩得溜,短期资金一紧张,就扔出几千亿,拍卖新债时承销商报价刷刷上来,避免了流动性抽水。美联储大楼里那些官员,盯着屏幕调参数,这套操作像个隐形保险,短期内堵住了大洞。但你别高兴太早,这也只是拖时间,长期看,美联储持债规模还占总债三成多,等于政府欠自己的钱,利息转一圈又回来,治标不治本。 借新还旧这招,更是美国玩得炉火纯青。到期债不用真金白银砸锅发饺子,直接发新债填窟窿就行。2025财年,新债预计超两万亿,内部机构像社保基金这些,持有不少票子,只需付利息,本金拖着不急。财政部拍卖厅里,投标数字跳动,承销商举牌认购,资金链就这么接上去了。这循环听着简单,实际就是滚雪球,越滚越大。问题是,短期债发得太多,占比快四成了,还款频率高,一有风吹草动,资金跟不上就麻烦。长期债拍卖就惨了,2025年几次30年期和20年期,需求直线下滑,端用户投标比例掉到八成多,收益率调到4.5%还拉不动人。财政官员跑华尔街推销,报告册子翻得哗哗响,可投资者摇头观望,担心通胀和赤字。 利息这块,更是火上浇油。2025财年,净利息支出9700亿,甩开国防预算57亿,成了政府开支头号杀手。国防一年也就9130亿,利息直接超车。原本该砸到基建、医保上的钱,全被利息吞了,挤得其他项目喘不过气。CBO估算,未来十年利息还能翻倍,到2034年冲2.2万亿,占GDP5.3%。这不是小事儿,赤字年年破纪录,2025年1.775万亿,比上年缩了点,但关税和教育收入拉的,根子上的失衡没动。支出端,社保、医保、国防这些刚需项目,只能涨不能砍,军费还得顾及中东和亚太部署,台湾地区防务支持也得跟上,严谨说,这部分开支占总支出的近一半,动不得。 政治这摊子,更是烂泥潭。两党在债务上限上扯皮扯到吐血,2025年1月1日上限重置到36.1万亿,财政部靠7000亿现金和非常措施撑着,可国会一开会就互怼。共和党控国会,民主党白宫,本以为能松快点,结果Fitch早早警告,僵局照旧。7月4日预算和解法案抬高上限5万亿,到41.1万亿,可过程里提案搁浅十几份,不是真想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拆台。债务改革?门都没有。每次上限逼近,市场就抖,CDS交易量飙,收益率曲线扭曲,可最后总有妥协,临时抬高上限,继续挖坑。这习惯太根深蒂固了,靠美元地位转嫁风险,谁有动力动刀子? 说到底,37万亿不是没事儿,是事儿在慢慢发酵。J.P. Morgan的分析师直言,美国在慢慢破产,债务/GDP比从99.9%爬到102.2%,12个月内就超百。巴菲特也点破,债务危机螺旋上升,通胀、市场全受牵连。信用评级连降三次,穆迪、标普、惠誉轮番敲打,可投资者还咬牙买,因为美元霸权还没散。去美元化喊了几年,实际进展慢,央行持债规模高位,布雷顿森林遗风还在。但裂痕出来了,2025年美联储托管资产下滑,部分因美元走强,央行抛债干预,可长远看,这优势在稀释。
美债明明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什么还没暴雷?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
文史啊旺
2025-10-17 14:51:40
0
阅读:47
叶子
除非美国不进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