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这一辈子有八个孩子,但是其中有一名孩子让张作霖非常厌恶,这个孩子竟然是他原

牧童的娱论 2025-10-17 16:49:09

张作霖这一辈子有八个孩子,但是其中有一名孩子让张作霖非常厌恶,这个孩子竟然是他原配夫人赵氏所生的孩子张学铭。 年轻时的张作霖,还只是一个靠给地主放牛、替人看马混口饭吃的穷小子。那时候,他既没功名,也没家业,整天灰头土脸。 乡里人都瞧不起他,唯独同村一个性情温柔的女子赵氏,常常偷偷给他送饭送水。 后来,赵氏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张作霖。婚后两人租住在破草屋里,生活清苦,但赵氏毫无怨言。 她勤俭持家,缝衣做饭,还帮张作霖谋生计。可以说,在张作霖最落魄的时候,赵氏是那个与他共过苦、吃过糠的女人。 张作霖凭着一股狠劲儿和脑子,在混迹绿林、投军、拉队伍的过程中,渐渐崭露头角。等他在奉天有了势力,身边的女人也越来越多。 赵氏因为出身寒微,又不懂应酬,在张家早被边缘化。 赵氏一生为张作霖生了几个孩子,其中小儿子便是张学铭。按理说,小儿子该是父亲最重视的,但偏偏张作霖对这个儿子怎么看都不顺眼。 张学铭自幼体弱,不像父亲那样粗壮泼辣。他长得白净,举止斯文,喜欢读书,不爱打猎、骑马,也不喜欢逞强斗狠。 张作霖看在眼里,心里一阵烦躁。 有一次,张作霖看儿子在屋里埋头读书,忍不住骂道: “整天窝在屋里瞅书,有什么出息?老子当年要是像你这样娘娘腔,早冻死饿死在山里了!” 张学铭不敢顶嘴,只低头小声答:“孩儿想学点本事,将来帮父亲管事。” 这话在别人听来是孝心,但在张作霖耳朵里,却像针扎一样。他当即摔了烟杆子:“帮我管事?你连马都不会骑,还想管军?” 从此,父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赵氏心疼儿子,常常劝丈夫:“学铭虽不像你那般刚烈,但他心细,有学问,将来或许能帮你处理文案之事。” 可张作霖根本听不进去,他冷哼道:“女人家懂什么?我张作霖的儿子,要么打天下,要么死沙场,文墨那玩意儿,能当饭吃?” 张作霖后来娶了大太太卢氏、三姨太寿氏,还有其他几房姨太太。她们有的温婉,有的精明,有的善于逢迎,个个在宅院中明争暗斗。 赵氏出身贫寒,又无权无势,很快被挤到了最不起眼的角落。她的孩子自然也受牵连。 张作霖最疼爱的小儿子张学良,是他和寿夫人所生。寿夫人年轻貌美,精于讨父亲欢心。 每逢张作霖回府,她总会亲自上前替他捶腿,嘴里还甜得发腻地说:“老爷辛苦了,六子少爷今日练枪打得中靶三次,可得您夸夸。” 张作霖一听,乐得哈哈大笑,当即命人赏银子。 反观赵氏那边,冷冷清清。张学铭不善言辞,也不会拍父亲的马屁。张作霖每次去他那边,都觉得气氛沉闷,没待几分钟就走了。久而久之,他甚至不愿再去。 有一次家族聚宴,张作霖当着众人夸张学良聪明能干,气得赵氏面色发白。张学铭低头不语,只在饭后独自站在廊下,望着远处的军营灯火。 那一刻,他似乎明白,自己这一生,注定无法走进父亲的心。 1919年,张作霖送几个儿子出国留学。张学铭也在其中。他在日本学习军事与政治学,成绩优异,行为稳重。许多日本教师都称赞他“稳重持重,气度不凡”。 回国后,张学铭希望能为父亲出一份力。他主动请命,要负责军政文案,帮父亲整顿奉军制度。 然而张作霖依旧不信任他,在一次家宴上冷冷说道:“别整那一套洋玩意儿,打仗靠胆子,不靠笔杆子。” 张学铭沉默了。那一刻,他彻底死了心。 从那以后,他对外人仍恭敬地称“家父”,但再也不主动靠近张作霖。反倒是张学良,凭着外向、机敏和讨巧的性格,深得父亲欢心,日后顺理成章继承大权。 1928年,张作霖遇刺身亡。灵堂之上,张学铭跪在灵前痛哭失声,泪流满面。 有人劝他说:“少帅(张学良)才是父亲的继承人,你何必如此悲恸?” 张学铭摇头,泣道:“无论父亲如何待我,我始终是他儿子。他打我骂我,我都不怨。”这一句话,让旁人无不动容。

0 阅读:51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