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

周律鸣法 2025-10-17 16:51:25

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陆。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情报人员谢汉光。他的身上,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百人名单,这份名单让沉寂了38年的真相得以大白天下。 说起谢汉光在台湾的代号,两岸人民都得肃然起敬。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很多像谢汉光一样的情报人员被组织安排潜伏台湾。 任务就是收集情报、保护同志、随时准备响应祖国的召唤。谢汉光一走就是42年,这中间换了身份、换了名字,但信念没变。 在台湾的这些年里,谢汉光表面上是普通人,其实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那时候,岛内的肃反行动极其严酷,稍有风吹草动,就是灭顶之灾。 谢汉光靠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极高的隐蔽能力,硬是在风雨飘摇中挺了下来。在“叶依奎”这个身份下,他既是普通市民,又是隐秘的红色纽带,把大批重要情报安全送回了祖国。 说到谢汉光这次回大陆,最关键的不是他个人的安全,而是他手里带回来的那份“百人名单”。这名单可不是随随便便写下来的,而是几十年间点点滴滴搜集、核查、认证出来的。 名单里有谁?有的是早年牺牲在台湾的烈士,有的是依然等待身份洗清的同志,还有那些在历史风雨中被误解、被污蔑的无名英雄。 这其中,最让老同志们揪心的,就是刘光典的冤案。刘光典当年是咱中国安插在台湾的高级情报员,后来任务失败被捕,牺牲在台湾。 可惜的是,由于情报传递失误,刘光典在很长时间里被误认为是“叛徒”,他的家人在大陆背负了38年的冤屈。 谢汉光带回的名单,正是那把钥匙,把尘封已久的误会彻底解开。38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这就是一辈子的等待。 1988年,谢汉光终于以“探亲”身份回到大陆。那一刻,他没有鲜花和锣鼓,也没有媒体镜头,只有组织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同志和泪眼婆娑的亲人。 那年他已经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十足。他没有立刻享受团圆的温情,而是第一时间把名单交到组织手里,说明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遭遇和真实身份。 那一刻,多少老同志的心才终于落地。很快,相关部门对名单逐一核查,冤屈得以洗清。刘光典的家属等来了迟到38年的“正名”。 那些为国家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谢汉光这趟回归,不只是个人身份的归队,更是一次历史的大和解。 谢汉光的经历,看起来像电影,其实比电影更让人敬佩。42年潜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得放下名字、放下亲人、放下所有能证明自己的东西,只带着信仰和使命活下去。 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一次疏忽可能就前功尽弃。有人说这种人是“无名英雄”,可在谢汉光心里,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更难得的是,这些年谢汉光在台湾并没有因为环境变化而动摇。他见证了两岸风云变幻,但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谁、为什么而奋斗。 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回了同志们的清白,也让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 历史并没有把这些无名英雄遗忘,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都会为他们的坚守和牺牲感动。 刘光典家属的冤屈得以洗清,是无数情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谢汉光用一份名单,让历史重新焕发光芒,也让那些无声的英雄,永远留在咱中国人的记忆里。 这样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温度有分量。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咱中国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像谢汉光一样的英雄,咱中国才能在风雨中稳步前行。 参考资料: 《红色特工谢汉光:潜伏台湾42年,回大陆找到组织》——梅州日报

0 阅读:1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