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5日报道,俄罗斯武装力量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一名指挥官表示,乌军军人在库皮扬斯克附近使用机器人程序,按照规定路线和程序向俄军投降。 库皮扬斯克这地方本身就是俄乌双方反复拉锯的热点区域,打了这么久,前线乌军士兵的士气早就绷得紧紧的。 之前也有乌军投降的情况,但用机器人程序来规划流程,这还是头回见着公开报道。 这位俄军指挥官没具体说机器人程序是啥样,但按战场常识猜,大概率是乌军士兵通过小型无人机或者专用的通讯终端,先把投降意愿和位置信息发出去。 程序会自动生成一条安全路线,避开双方交火区和地雷阵这些危险地带。 紧接着系统还会给俄军这边发信号,告知具体的投降时间和人员数量,免得出现误会。 俄军那边收到信息后,会提前在指定地点布控,确保投降过程安全。 有士兵在投降后接受俄军询问时说,他们连队里早就有人私下讨论投降的事,但一直怕走漏消息被督战队发现,也怕路上遇到流弹。 后来有人找到技术兵,弄出这么个机器人程序,大家才敢行动。 这些乌军士兵说,程序里连每段路走多久、遇到俄军岗哨该怎么出示标识都写得明明白白。 他们跟着程序指引走,全程没听到一声枪响,比想象中顺利多了。 俄军指挥官还补充说,这不是个别案例,最近半个月在库皮扬斯克周边,已经有三批乌军通过类似方式投降,总人数快两百了。 最早一批是10月初,当时俄军士兵还挺警惕,怕对方是诈降。 结果等乌军按程序走到指定地点,把武器放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时,才确认是真投降。 后来次数多了,俄军也摸出了规律,专门安排了联络官对接机器人程序发来的信息。 有军事专家分析说,这种用机器人程序投降的方式,其实是现代战争信息化的一种延伸。 过去士兵想投降,要么靠喊要么靠举白旗,很容易被当成攻击目标。 现在有了程序辅助,能最大程度减少双方的误判。 而且从乌军角度看,这么做也能保护自己,毕竟谁都不想在最后关头送命。 还有当地的平民说,最近总能看到小型无人机在前线低空飞,一开始以为是侦察用的,后来才知道有些是在传输投降信息。 有一次他们看到一群乌军士兵跟着无人机指引的方向走,后面没跟着督战队,也没听到枪声,没多久就进了俄军的阵地。 俄军对这些投降的乌军也挺讲规矩,先检查武器,再登记个人信息,然后送到后方的临时安置点。 有投降的乌军士兵说,安置点里有热饭热汤,还能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比在前线饿肚子强多了。 那位俄军指挥官还提到,现在乌军那边好像有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机器人程序,最近收到的投降申请比之前多了不少。 有些申请里还附带着乌军阵地的布防图,说是想换个安稳的出路。 不过俄军也没放松警惕,每次都会先核实信息,再安排投降流程。 毕竟战场情况复杂,万一有敌人混在里面搞破坏,麻烦就大了。 有军事记者去库皮扬斯克前线采访时,看到俄军阵地旁边专门划了块“投降接收区”。 接收区周围拉着警戒线,还有士兵拿着探测器检查有没有爆炸物。 记者问一位俄军士兵,会不会觉得这种投降方式太“科技化”了。 那位士兵笑着说,不管用啥方式,只要能少死人,就是好事。 他还说之前跟乌军交火时,能听到对方阵地上有人喊“想投降”,但没等对方走出来,就被督战队的枪声压下去了。 现在有了机器人程序,那些想投降的士兵终于能安全走出来了。 还有专家预测,要是这种投降方式能持续下去,说不定会影响库皮扬斯克前线的局势。 毕竟乌军士兵要是接二连三地投降,不仅会削弱乌军的战斗力,还会打击其他士兵的士气。 而俄军这边,既能减少伤亡,又能获取乌军的情报,算是一举两得。 不过也有人担心,要是乌军高层发现了这个机器人程序,会不会加大管控力度,甚至破坏程序的传输渠道。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程序已经帮不少乌军士兵找到了生路,就算管控,估计也挡不住想投降的人。 那位俄军指挥官最后说,他们会继续接收通过这种方式投降的乌军士兵,只要对方真心放下武器,俄军就会保证他们的安全。 他还希望更多乌军士兵能通过正规渠道投降,别再跟着前线的战火遭罪了。 毕竟战争的尽头是和平,能活着看到和平,比啥都重要。
乌军远程投降,获得暗号后,走特殊通道可与俄军接头。10月15日消息,俄第一近卫坦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