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因为美国的利益集团扩展速度太快了,现在的美国80%的财

纸上点将 2025-10-17 19:44:50

美国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因为美国的利益集团扩展速度太快了,现在的美国80%的财富集中在2%的人手里,剩下的98%的老百姓分那可怜的20%。要命的是,美国不但不敢向那2%的人征税,还给他们减税,这样的美国能不衰落吗?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以创新和活力著称,但近年来财富分配失衡已成为拖累整体发展的顽疾。根据美联储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顶层10%的家庭掌控全国财富的近67%,而顶层1%的份额更是高达31%。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只能分享剩余的零头。底特律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本是制造业骄傲,如今却面临工厂外迁和失业潮。全球化本应带来共赢,可现实中,企业巨头将生产链转移海外,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润,导致本土工人收入停滞不前。房价飙升、医疗负担加重,进一步挤压中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空间。这种不平等不是天灾,而是政策倾斜的结果,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影响立法,让规则向自己倾斜。 税制改革本是为刺激经济增长,可在实践中却加剧了贫富分化。2017年的税改法案将企业税率从35%降至21%,表面上惠及全社会,实则主要流向高收入群体。顶层1%的家庭税后收入因此增加近3%,而底层60%的民众获益微薄,仅相当于每年20美元左右。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显示,这种倾斜政策不仅未能显著拉动就业,还推高了联邦赤字。富豪们利用避税天堂和信托基金,进一步固化财富传承,普通纳税人却要为公共服务买单。共和党主导的后续提案,更是计划延长这些优惠,预计将额外增加数万亿美元债务。这套机制像一台精密机器,运转间悄然抽走底层活力,让社会流动性日渐僵化。 国防开支是另一个资源浪费的黑洞。2024财年,美国军费高达8860亿美元,超过后续十几个国家总和。可惜,大笔资金并未转化为实战效能,而是陷入层层低效环节。审计报告指出,国防部连续多年无法完整追踪资金流向,部分项目成本虚高达数倍。例如,F-35战斗机单价已超1亿美元,维护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却因供应链问题频频延误。军工复合体通过政治捐款影响决策,议员们为选区就业睁眼闭眼,任由采购单价水涨船高。这种模式下,纳税人钱被用来养肥承包商,真正提升军力的投入却捉襟见肘。结果是,军力虽庞大,却效率低下,拖累整体财政平衡。 基础设施建设本是重振经济的利器,可在利益纠葛中屡屡受挫。加州高铁项目启动于2008年,初始预算33亿美元,如今已膨胀至1350亿美元,工期一拖再拖,预计最早2033年才能部分通车。联邦资金虽注入69亿美元,但实际铺轨里程不足预期10%。层层转包和环境诉讼成了推诿借口,承包商亲友圈从中渔利,公共利益却被搁置一边。类似问题在电动车充电网络上重演。拜登政府2021年承诺75亿美元建5000个站点,到2025年4月,仅68个站点上线,端口不足400个。审批链条冗长、地方协调不力,让资金卡在半途。这类项目本该创造就业和绿色转型机会,却因管理低效,成了纳税人无谓负担。 医疗体系的高成本更是雪上加霜。美国人每年医疗支出占GDP的18%,全球最高,却未换来相应健康回报。胰岛素就是典型例子,一瓶生产成本仅2-3美元,在美国却标价300美元以上,比其他发达国家贵7-10倍。制药巨头通过专利延长和定价协议,维持垄断地位,患者只能自掏腰包或放弃治疗。2023年虽有制造商降价承诺,但实际执行中,保险中介和药房又层层加码。结果是,数百万糖尿病患者面临配给困境,医疗债务堆积如山。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大学学费年年攀升,学生贷款总额超1.7万亿美元,毕业生背负重压,难以积累财富。这种资源错配,不仅侵蚀中产基础,还放大代际不公。 旋转门现象是监管失灵的根源。政府官员卸任后,常跳槽至监管对象企业,年薪百万起。专利局审查员离职前,对未来雇主的公司宽松放行,批准率高出20%。食品药品管理局前局长转行制药顾问,影响定价政策。波音案中,联邦航空局高管与公司高层互动密切,导致737 MAX认证漏洞百出。医疗监管中,官员从查药企到掌舵董事会,仅需几天。这种人脉交换,让行业巨头轻松绕过壁垒,公共监督形同虚设。利益集团借此操控规则,放大自身优势,普通民众的声音难以上达。

0 阅读:123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