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盈利近5亿!中国唯一没上市就“赚钱”的新能源车企
日前,岚图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准备登陆资本市场。
车企上市,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岚图的招股书里有一项数据引人注意: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显示,岚图在2025年1-7月实现盈利4.79亿。
这意味着,与其他新势力上市时均处于亏损状态不同,岚图是带着盈利的财务报表申请上市的。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亏损以换取市场规模是绝大多数新势力品牌在上市前后的共同特征:
蔚来上市前两年,净亏损累计超过75亿;
小鹏 上市前一年,净亏损近14亿;
理想上市前两年,累计亏损近40亿;
零跑上市前一年,亏损超28亿。
......
相比之下,岚图显得与众不同,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分水岭,引发整个行业对“健康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
戏剧的是,岚图一度被认为“含着金钥匙也扶不起”,因为它在成立后的头一两年里,市场表现不温不火,首款车型岚图FREE在2021年上市后,月销量长期在三四千辆的水平徘徊,远低于当时已经月销过万的理想ONE等直接竞品,与其高端定位和巨大投入完全不匹配。
而在品牌方面,当时岚图的形象也很模糊。蔚来主打“用户服务”,小鹏主打“智能科技”,理想主打“奶爸神车”,岚图却没有清晰的品牌标签,高端的定位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广泛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里,岚图在社交媒体和舆论场上都声量有限。
转折发生在2024年。在经历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15.2亿和14.6亿后,岚图在这一年实现了0.25亿的盈利。
为什么?
这是岚图建立在成本控制、产品策略和市场布局之上的系统性成果:
成本控制方面,与新势力品牌需要从零开始不同,岚图能够直接利用东风集团成熟的工业体系,共享东风集团在三电系统、底盘调校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这极大降低了品牌初创期的成本开支。
2022年,岚图的毛利率还只有8.3%,而到了2025年前7个月,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21.3%。
产品策略方面,岚图从创立之初就明确避开了10-20万元这个竞争激烈的价格区间,旗下大部分车型定位于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这保证了大部分车型能拥有相对健康的初始毛利空间。
以2024年为例,蔚来、小鹏、理想的毛利率分别为12.3%、8.3%、19.8%,同时期岚图的毛利率已经有21%。
市场布局方面,岚图自2022年起便开始系统性地进入欧洲市场,招股书数据显示,其海外市场的乘用车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4.8亿增长至2024年的18.45亿,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8.9%提升到10%。
“出海”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有效对冲了国内市场的经营风险。
当我们将岚图的模式与其他背景相似的企业进行对比时,其路径的有效性更加凸显。
以同样由大型汽车集团(长安汽车)主导,并集结了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资源的高端品牌阿维塔为例,公开财报数据显示,阿维塔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累计净亏损额高达97.26亿元,几乎是岚图同期累计亏损额(约30亿元)的3倍多。
这种财务差距,反映了不同企业在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和商业化效率上的不同选择。
阿维塔虽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品牌背书,但在渠道建设、市场营销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利润分成模式上,可能承担了更高的运营成本。
岚图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当前阶段,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固然重要,但卓越的内部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才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写在最后:
和那些典型的新势力相比,岚图身上的互联网思维并不明显,它就像一个“笨小孩”,依靠对成本的敬畏、对利润的追求和对商业本质的尊重,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些都是曾经被嘲笑为“传统”、“保守”的品质,然而恰恰是这些品质,让岚图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