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情味太淡了,今天中午我们村上有人办婚礼,我去送礼,想着是结婚了,就把儿子带上,赶赶热闹,沾沾喜气。 我刚上完礼,就听见支客大总管喊坐席了,大家就赶紧围桌,一张桌子只能坐10个人。 我家小子才六岁,攥着颗没拆的喜糖,小手还紧紧拉着我的裤腿,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摆的红苹果,我正想找个靠边的位置让他歇会儿,人群里突然就冲过来一个身影。 是村西头的王嫂,她胳膊上挎着个布包,脚步没停就往一张刚空出两个位置的桌子挤,路过时胳膊肘蹭了我儿子一下,孩子手里的糖“啪嗒”掉在地上,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我还没来得及弯腰捡,王嫂已经把布包往空椅子上一扔,朝着远处喊:“老公快过来,这儿占好座了!”紧跟着她男人就跑过来,一屁股坐下,还伸手把旁边准备落座的张大爷往后推了推:“大爷您换桌吧,我们两口子得坐一块儿。” 张大爷手里的拐杖顿了顿,花白的眉毛皱了皱,没说啥,只是慢慢挪到另一张桌旁。可那桌早就被人用外套、塑料袋占满了,连个能放胳膊的空隙都没有。我抱着儿子站在旁边,看着满场乱哄哄的抢座场面,有人为了一个位置扯着嗓子吵,“这是我先摸到的椅子!” “你摸到有啥用,我人先到的!”支客大总管在中间喊得嗓子都哑了:“大家别抢,后面还能加桌!”可没几个人听他的,都怕晚了只能站着吃。 突然就想起前几年村上老李家娶儿媳的场景。那时候提前三天,老李家门口就开始热闹,男人们扛着自家的方桌、长凳往这儿搬,还主动搭棚子、拉电灯;女人们提着菜篮去厨房,择菜、洗碗、包饺子,忙得满头汗也乐呵呵的。 支客是村东头的李叔,手里总揣着个小本本,见了带孩子的、年纪大的,就赶紧领着往里屋走:“里屋暖和,桌上给娃备了饼干,您老坐着歇着。” 坐席的时候没人抢,都是互相让着,“你带娃辛苦,你先坐”“婶子您牙口不好,这边有软和的菜”,吃完了大家还主动把碗摞起来,帮着送到厨房,连孩子们都知道帮着捡地上的糖纸。 可今天这席面,完全变了样。有人刚坐下,就掏出自带的塑料袋,往里面拨桌上的酱牛肉、炸丸子;还有人嫌上菜慢,拍着桌子催主人家。 我抱着儿子等了快半小时,主人家才匆匆跑过来,手里攥着包烟,满脸歉意:“实在对不住,今天人太多没安排好,你们再等等,下一桌马上就开。” 我连忙说没事,可心里堵得慌——不是怪主人家照顾不周,是觉得这席吃的,少了以前的热乎劲儿。 后来跟旁边的刘叔聊天,他叹了口气说:“现在日子好了,谁也不缺这顿吃的,可一到办席就跟抢似的。以前办事是为了聚聚,亲戚邻里唠唠家常,现在倒好,来了就找座,吃了就走,连句正经的‘新婚快乐’都少有人说。” 我看着怀里已经打哈欠的儿子,想起他掉在地上的那颗喜糖,突然明白,淡的不是席上的菜,是人心之间的那份体谅和亲近。 以前办婚礼,图的是人气;现在办婚礼,好像更像走个流程,大家来了、吃了,就算尽了情分,至于那份互相帮衬、彼此照应的人情味,慢慢就淡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现在的人情味太淡了,今天中午我们村上有人办婚礼,我去送礼,想着是结婚了,就把儿子
名城探寻
2025-10-17 22:56:43
0
阅读: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