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恐怖片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女鬼和小孩?】
我们在看恐怖片时,应该都会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
恐怖片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女鬼和小孩,一身白衣,披头散发,飘来飘去。
要搞懂这个问题,得分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折射出的内容便有差异,欧美的恐怖片以血腥、猎奇、暴力为主,大都是男性,分男女、小孩的意义不大。
亚洲恐怖片主打心理惊悚,男或女或小孩,主角不同,惊吓程度天差地别,中日韩泰的恐怖片主角主要都是女性和小孩,包括古代的志怪传奇也是如此。
但不论东西方,鬼片的内核大体是一致的,阶级斗争和美好愿望。
鬼是什么?人死之后有怨气或执念未了,便化为厉鬼来人间作乱,为什么会死?因为生前受到了迫害或不公的待遇,迟迟不肯投胎转世。
其实,万合天宜的《人民的贞子》就特别契合鬼片的基本逻辑,“咆哮吧,正义的子弹,复仇吧,人民的贞子”,为的都是报仇雪恨或了结心愿。
害人的人害怕因果报应,未了的人不甘轮回忘记,反映的是人民大众朴素的价值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及对太平盛世的美好寄托。
如以男鬼为主的恐怖片。
《钟馗捉鬼》:钟馗进京赶考,因相貌丑陋未入榜,奸臣烂言而愤怒,撞墙自尽,死后被封为鬼王,斩妖除魔,守护大道。
《人吓鬼》:潮州鬼生前被人分尸,死后冤魂不散,还一直被恶鬼欺负,幸得林正英与一班徒弟相助才有了安身之处。
《第一诫》:李国强击毙了连环杀手香港仔,香港仔变成鬼魂附身他人,不断杀戮,最后连李国强和他的妻子也没放过。
《猛鬼街》:弗莱迪残杀孩童且逃脱追捕,被愤怒的父母活活烧死,事隔多年,弗莱迪以鬼魂的身份回来,进入孩子梦中杀害他们,孩子和家长们联合起来制服他。
《鬼宿舍》和《飞魂刑警》与他们不同,他俩是执念未消。
前者因意外溺亡,灵魂每日重复溺亡的过程,好友帮他摆脱宿命,走向来世;后者是罪犯没有绳之以法,为破悬案,灵魂附在不同躯体上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他们所做的事无外乎两种,都赋予个体强大的灵异力量,一种是借此进行简单直白的复仇,一种是弱势群体联合起来,去战斗。
但除了泰国因国性使然,他们的男鬼片偶尔会激情澎湃。
其余国家的男鬼片拍到最后很多都成了动作片,类型比较单调。
哪怕加入了爱恨情仇、风流韵事,一般也是男负女,女殉情或枉死,前来寻仇,视角依然是以女鬼为主。
这是因为男性属阳,杀气很重,易生旱魃,也就是僵尸。
僵尸是不生不死的存在,没有三魂七魄,没有阿飘形态,不算鬼,西方的吸血鬼与之同类。
所以僵尸/吸血鬼大都是男性,直接上直拳,若是躲在角落里时不时的吓人,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总感觉这个东西不正宗。
就像男性经常说:“脑袋掉了碗大的疤,二十年以后,我又是一条好汉~~奸~~”,主旨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僵尸片中的女性则大都是以女鬼的形式出现,如《僵尸先生》中的鬼新娘。
当然也有以女僵尸为主的僵尸片,如《赶尸艳谈》,故事是只要胆子大,贞子放产假,不是擦边就是打真军,太地下,形不成主流。
相较于男鬼片,以女性为主的恐怖片则类型多样。
一句“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既吓人又有想象空间,能衍生出众多不跑题的恐怖片。
又因女人心,海底针,猜不透,办事方式上,男性偏理性,女性更感性,所以女鬼恐怖片在逻辑上即便不合理也能说得过去,创作束缚大大减轻。
不同于男鬼恐怖片,要找个由头,当用逻辑思维去解释鬼片的时候,鬼片就不可怕了,当一切都不讲究冤有头债有主,鬼片就变得可怕了,这也是女鬼恐怖片的天然优势。
如《午夜凶铃》,贞子因有特异功能被困暗无天日的井底三十年。
可她的报复对象不仅仅是当年害她之人,凡是看过录像带的她都照杀不误。
《咒怨》中伽椰子打小心理扭曲,结婚后被丈夫残害,化为厉鬼,凡是靠近她领域之人,她都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鬼影》比她俩讲道理,杀的是当年的加害者。
但无一例外,她们都是生前被迫害,死后有怨气。
生而为人时没能力复仇,变成鬼魂后以牙还牙,甚至变本加厉,也有以爱情为主的女鬼片,如《胭脂扣》,《聊斋志异》中大部分的人鬼情未了。
可不论男或女,底层逻辑都是一样,阶级斗争和美好愿望,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然而恐怖片中的小孩与成年人大相径庭,以他们为主的恐怖片往往比女鬼更恐怖。
这是因为鬼婴没经过世间浸染,是纯良无害的,当他变成鬼之后便不可控,未知带来的恐惧更渗人。
像什么小孩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之类的说法,他们身上没有阶级斗争,也没有美好愿望,只有人性本善或本恶,天生的比后天的更可怖。
造浪吧国庆档影评大v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