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过,溥仪不能杀,而且搞特赦第一个就应该是把溥仪放出来,溥仪好歹也当过三年皇帝,那可是全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虽然那时候溥仪还是三岁小孩,但是在当时皇帝就是最大的,所以第一个就把溥仪放出来能体现我们新中国的博大胸怀。 1959年,抚顺战犯管理所里关着一个特殊的囚犯,他曾经是中国最后的皇帝。当特赦名单公布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被排在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没希望。可谁能想到,毛主席一句话就定了调:第一个特赦就是他。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考量? 说起溥仪这个人,命运真是够曲折的。1906年生在醇亲王府,1908年还不到三岁就被抱进宫里当了皇帝。那时候慈禧和光绪都快不行了,慈禧硬是在临终前把这个小娃娃立为皇帝。登基那天,小溥仪在太和殿上哭个不停,他爹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能哄着说快完了快完了。文武百官看着这场面,都觉得不是什么好兆头,事实也确实如此。 1912年,溥仪才六岁,辛亥革命就把清朝给推翻了。不过按照优待条件,他还能住在紫禁城里,继续过着小朝廷的日子。1917年张勋搞复辟,让溥仪又当了十几天皇帝,结果很快就垮台了。1924年冯玉祥把他赶出了宫,从此溥仪就成了真正的”废帝”。 后来的事更复杂。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搞伪满洲国,把溥仪扶上去当傀儡皇帝。这一当就是十几年,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连自己的事都做不了主,完全被日本人控制着。东北老百姓在日伪统治下受了多少苦,虽然溥仪没直接下令干坏事,但他确实在客观上帮了日本人的忙。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想跑都没跑成,在沈阳机场就被苏联红军给抓住了。在苏联待了五年,1950年被引渡回国,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编号981。这一关就是十年。 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条件其实挺好,有医务室、图书馆、运动场,管教人员对战犯也是按人道主义原则对待的。溥仪刚进去时啥也不会,连扣扣子都扣不好,出门必须用手绢垫着才敢开门。管教人员没嫌弃他,耐心教他洗衣服、缝袜子、种菜。溥仪也挺认真,慢慢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还学会了量血压这些简单的医护工作。 到了1959年,新中国建国十周年,毛主席代表党中央提出建议,要特赦一批改造好的战犯。讨论名单的时候,毛主席说了一句话:要特赦,就先放”皇帝”,我们共产党要有这个气魄。 这话说得有深意。溥仪虽然当过伪满洲国皇帝,但他更像是被历史推着走的。三岁登基谈不上有啥主观恶意,后来被日本人操控也没啥实权。说白了,他就是个工具人。杀他显得小气,留着反而能办大事。 第一个特赦溥仪,这招棋走得真高明。首先,溥仪虽然只当了三年宣统皇帝,但在老百姓眼里那可是”天子”。封建社会几千年,皇帝这个身份深入人心。连皇帝都特赦了,其他战犯和旧势力还有啥好担心的?这是在对外喊话:放下包袱,接受改造,新中国给机会。 其次,这能向国际社会展示新中国不是搞清洗的政权,而是有原则、有底线、有胸怀的国家。把皇帝改造成公民,这比处决他更有说服力。对内能团结人心,对外能树立形象,一举两得。 溥仪自己压根没想到会是第一个。管理所领导找他谈话,他还说特赦谁也不能特赦我,我表现也不比别人强。12月4日开特赦大会,他坐在角落里准备旁听,结果第一个念的名字就是他。拿到001号特赦通知书时,溥仪手都在抖,眼泪哗哗往下流。 特赦出来后,溥仪先到北京植物园当园丁和售票员,穿着工作服浇水、剪枝、卖门票,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1962年经人介绍,他和护士李淑贤结了婚。毛主席还专门接见他,关心他的婚姻问题,这让溥仪特别感动。 婚后这几年,溥仪对李淑贤特别好。下雨天冒雨去接她,发现路上有个没盖的下水道,怕妻子踩进去,就打着伞在那守着。1964年他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还写了自传《我的前半生》。溥仪后来说过,能活下来全靠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有几个能善终的? 1967年溥仪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从三岁的小皇帝到六十一岁的普通公民,他这一生真够传奇的。周恩来说过:我们把末代皇帝改造好了,这是世界的奇迹。 毛主席当年那个决定,既是政治智慧,也是历史眼光。通过溥仪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新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改造能力和博大胸怀。第一个特赦皇帝,这招棋走得真是漂亮。 从皇帝到战犯再到公民,溥仪的经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第一个特赦他,既是对历史的交代,也是对未来的宣示。你觉得毛主席这个决定高明在哪?对当时的政治局面有什么影响?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毛主席说过,溥仪不能杀,而且搞特赦第一个就应该是把溥仪放出来,溥仪好歹也当过三年
熹然说历史
2025-10-17 23:51:14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