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伙子发现最近金价飞涨,于是买了淘金工具,时不时去溪边碰碰运气,谁知还真给他淘到一些。而和小伙子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挺多,这导致网上淘金工具都给卖爆了。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看似充满机遇的淘金行动,实则暗藏风险。 清晨五点半的江西山涧,薄雾还没散尽,溪水带着山间的凉意,刚没过脚踝就透着刺骨的冷。 25岁的李蒙已经蹲在溪边,双手攥着个直径约50厘米的塑料淘金盘,从河床里一捧捧舀起混着沙石的泥水。 他手腕轻轻晃动,浑浊的水流顺着盘沿淌走,留下的细沙里,偶尔能看到针尖大的金黄颗粒。 这是他半个月来的“宝贝”,攒在小玻璃瓶里,凑够0.5克就能卖几百块钱,抵得上他之前在工地干一天的工钱。 这一切的源头,是今年一路飙升的金价。 金价这么高,闲着也是闲着,来溪边碰碰运气,说不定能多赚点。 李蒙的想法,成了不少江西人的共识,原本冷清的溪涧,渐渐挤满了像他这样的淘金者。 最开始,李蒙只是周末骑摩托车来试试,后来看到金砂能换真金白银,干脆辞了工地的活,把淘金当成了主业。 每天从清晨忙到傍晚,水里泡久了,膝盖总隐隐作痛,腰也酸得直不起来,但他总盼着“下一勺就能多淘点”。 和他一起的还有十几个人,大家自发分了工:力气大的汉子在下游挖沙,眼尖的妇女蹲在石头上筛选粗砂。 最后几道淘洗的细活,都交给像李蒙这样“有点经验”的人。 他们的技术大多是从短视频上学的,刷到“淘金教程”就跟着练,再从网上买个淘金盘、塑料铲,几十块钱就能“入行”。 淘金的人多了,网上的工具店先火了。 打开购物软件搜“淘金盘”,不少店铺的月销量都破了千,金属探测器更是成了抢手货。 河北有家做淘金工具的厂子,客服说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每天能接到上百个订单,千元左右的入门款卖得最好,买家里十有八九是江西、湖南的。 甚至有商家打出“淘金包邮”“金子等你挖”的广告,评论区里全是问“新手怎么入门”“哪里能淘到金”的人,仿佛淘金成了一门“低门槛高回报”的生意。 可这看似能“赚快钱”的事,藏着不少坑。 他见过不少人兴冲冲来,带着空瓶子走,有人甚至连金砂长什么样都没见过,白忙活一场。 比赚不到钱更可怕的,是看不见的法律风险。 律师项鸿告诉记者,黄金可不是“谁挖到就是谁的”,它属于国家规定的“保护性开采矿种”。 不管是溪里的金砂还是地下的金矿,都归国家所有。 根据《矿产资源法》,没拿到采矿许可证就私自淘金,就算违法,不仅工具会被没收,还要罚钱。 如果淘到的金砂值1000块,可能要罚3000到5000块,要是没淘到多少,也可能面临10万到100万的罚款。 更严重的是,要是淘到的金砂价值超过10万,还可能触犯《刑法》里的非法采矿罪,最高要判7年有期徒刑。 很多淘金者都觉得“就淘点沙子玩一玩,赚点小钱不算犯法”,可事实并非如此。 不是说‘量少就没事’,关键是有没有合法资质。 哪怕只淘到几克,只要没许可证,本质上都是违法的。 除了法律风险,淘金还在悄悄破坏溪流生态。 不少人为了挖深点的泥沙,直接用铲子刨河床,原本清澈的溪水变得浑浊,岸边的草皮也被踩得稀烂。 当地环保站的工作人员说,长期这么挖,会导致河床松动,泥沙淤积堵塞河道,溪里的鱼虾也会受影响。 这场淘金热,说到底是“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总觉得“说不定能暴富”,却没算清违法、亏本、毁生态的账。 其实哪有什么“低门槛暴富”的好事?那些买工具的钱、来回奔波的时间,要是用在正经工作上,也早有稳定回报了。 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靠“碰运气”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靠守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靠守住法律和道德的红线。 希望这股淘金热能早点冷却,让江西的溪流恢复清澈,也让更多人明白:贪小便宜终究要吃大亏,只有守住生态与法治的底线,才能拥有真正安稳的生活。 信息来源:杭州网2025-10-15发布视频
江西,一伙子发现最近金价飞涨,于是买了淘金工具,时不时去溪边碰碰运气,谁知还真给
拾九观人间
2025-10-18 10:53:34
0
阅读:85
用户18xxx84
非法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