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过头了!”10月15日湖北黄冈,一女子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觉得身体恢复

拾九观人间 2025-10-18 11:51:20

“聪明过头了!”10月15日湖北黄冈,一女子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就擅自将降压药掰开吃,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女子就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倒在地上,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网友:就怕蠢人灵机一动!   10月15日清晨的湖北黄冈,42岁的周女士正站在料理台前准备早餐。   她从药盒里拿出一片白色的降压药,指尖捏着药片转了两圈。   这是医生开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吃了两个多月,之前头晕心慌的毛病早没了,上周测血压也在正常范围。   周女士心想,药吃多了总不好,减半吃既省钱又不伤肝,于是直接用拇指和食指硬把药片掰成了两半,仰头吞了其中一半,另一半随手放在了灶台边。   然而半个多小时后,周女士刚把洗好的青菜放进菜盆,突然觉得眼前像蒙了一层黑布,耳朵里“嗡嗡”的声音越来越响。   她想扶住灶台稳住身子,可胳膊软得像没了力气,手里的菜盆“哐当”一声砸在地上,青菜撒了一地。   紧接着,双腿一软,她整个人顺着橱柜滑了下去,最后失去意识前,只听到客厅里丈夫惊喊着“你怎么了”。   周女士的丈夫抱起她就往楼下跑,他拦了辆出租车往医院赶,一路上反复催司机“再快点”,生怕耽误了时间。   急诊室里,医生刚测完周女士的血压就皱起了眉,收缩压只有80mmHg,是急性低血压,再晚来可能会引发脑供血不足。   直到医生拿起灶台边那半片没吃完的降压药,周女士才断断续续说出自己掰药的事。   医生拿着药片给周女士解释,这种控释片外层的透明包膜是关键,就像一个“定时释放器”,能让药物成分在24小时里慢慢释放,这样血压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   一旦把包膜掰破,原本该慢慢释放的药量,会在几十分钟内全部进入血液,相当于一次性吃了整片药的剂量,血压能不骤降吗?   经过4个多小时的输液和血压监测,周女士的血压才慢慢回升,能坐起来时,她看着手里的药盒,满是后悔,早知道听医生的,不该自己瞎折腾。   周女士住院时,同病房的一位老人说出了不少人的想法,是药三分毒,能少吃就少吃,反正没症状就是好了。   可医生却反驳了这种观点,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症状消失不代表病好了。   就像水库里的水,看着不溢出来了,其实堤坝还得一直维护,停药减药就像拆堤坝,早晚出问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不少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二三十岁就查出高血压,却比长辈更“任性”。   去年某健康平台做过调查,25-3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有45%的人曾因为“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擅自停药。   可他们不知道,年轻人血管弹性好,一旦因乱用药引发血压骤升骤降,更容易出现血管破裂的风险。   其实判断降压药能不能掰,有个简单的办法:看药片表面有没有刻痕。   就像医生说的,有刻痕的药,比如部分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沿着刻痕掰开吃。   但像周女士吃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表面光滑没刻痕,必须整片吞服。   而且不管吃什么药,都得用白开水送服,用牛奶、茶水送药,可能会破坏药物成分,比如茶水里的鞣酸会和降压药反应,影响药效。   在健康这件事上,所谓的“小聪明”,其实是对医学常识的无知,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   我们总觉得自己能判断身体的状况,却忘了医生的叮嘱、药品说明书上的提醒,都是无数案例总结出来的经验。   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自己折腾药物”,而是相信专业的力量。   不舒服了及时看医生,吃药时遵医嘱,有疑问就咨询药师,这才是对自己健康最稳妥的守护。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5-10-16发布:女子将降压药掰开服用后瘫倒 医生:缓慢释放药物会在短期大量释放

0 阅读:24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