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31 岁的关牧村已是中国乐坛炙手可热的歌唱家,凭借《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 “抒情歌后”。这一年,她与比自己小 3 岁的导演王星军相识 —— 王星军彼时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才华横溢且外形俊朗,两人因一次文艺汇演合作互生情愫,1984 年低调步入婚姻殿堂,被业内称为 “乐坛与影坛的金童玉女”。 起初的婚姻生活充满甜蜜,王星军会亲自为关牧村打理演出服装,关牧村也会在王星军拍摄电影时到场探班。1985 年,两人的儿子出生,关牧村更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家庭,甚至推掉部分商演,只为陪伴孩子成长。但随着王星军事业发展不顺 —— 他执导的几部电影票房惨淡,性格逐渐变得暴躁易怒,原本隐藏的控制欲与暴力倾向开始暴露。 据关牧村后来在访谈中透露,1988 年起,王星军常因琐事对她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人。有一次,只因关牧村晚归十分钟,王星军就将她的演出服撕毁,还把家里的花瓶摔得粉碎;1989 年春节,两人因教育孩子的方式产生分歧,王星军竟将关牧村推倒在地,导致她手臂擦伤。为了孩子,关牧村一次次选择隐忍,甚至对外隐瞒家暴事实,直到 1990 年夏天,王星军再次因工作失利对她大打出手,她才彻底认清现实:“这样的婚姻,不仅是对我的伤害,更是对孩子的摧残。” 1990 年 8 月,关牧村正式向王星军提出离婚,没想到王星军的反应极为激烈,不仅拒绝签字,还提出一个近乎苛刻的条件:“要离婚可以,房子和孩子只能选一样 —— 要么你带走孩子,净身出户;要么你留下房子,永远别再见孩子。” 彼时的关牧村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两人婚后在北京海淀区购置的房产,是她用多年演出积蓄买下的,也是她唯一的固定住所;而 4 岁的儿子刚上幼儿园,正是需要母亲陪伴的关键时期。王星军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一是认为关牧村 “离不开房子”—— 作为当红歌唱家,她需要体面的居住环境接待演出相关人员;二是笃定关牧村 “不敢放弃事业”,带走孩子意味着要花费更多时间照顾,可能影响演出工作。在王星军看来,关牧村大概率会选择房子,毕竟对 “明星” 而言,事业与生活品质远比 “单亲妈妈” 的身份更重要。 面对这一抉择,关牧村沉默了整整一夜。她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想起这些年在家暴中受到的伤害,更明白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只会留下心理阴影。第二天清晨,她找到王星军,平静却坚定地说:“我选孩子,房子我不要了。” 这句话让王星军彻底傻眼,他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你疯了?没了房子,你带着孩子住哪?你的演出事业还要不要了?” 关牧村只是淡淡地回应:“房子没了可以再挣,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不能让他失去母亲。” 离婚后的关牧村,带着儿子租住在北京朝阳区一间不足 50 平方米的老旧居民楼里。为了照顾孩子,她调整了工作节奏,推掉了所有外地的长期演出,只接北京本地的短期活动;每天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后,她会利用空闲时间练声、学习,晚上则陪儿子读书、做游戏,日子虽然清贫,却充满了平静与温馨。 起初,身边的朋友都为她担心,劝她 “不该放弃房子”,甚至有人说她 “太傻”,但关牧村从未后悔。她在采访中说:“孩子跟着我,虽然住得简陋,但至少能感受到母爱,能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这就够了。” 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她更加努力地投入事业:1992 年,她推出个人专辑《关牧村独唱歌曲选》,销量突破 50 万张;1995 年,她登上央视春晚,演唱的《难忘今宵》引发全场共鸣;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担任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形象大使”,为受家暴女性发声。 随着事业的重新崛起,关牧村的经济条件逐渐改善,1998 年,她用自己的积蓄在北京买了一套三居室,终于给儿子一个稳定的家。而王星军在离婚后,事业并未迎来转机,后来因投资失败负债累累,甚至曾试图联系关牧村索要 “抚养费”,被关牧村依法拒绝。 更让人欣慰的是,关牧村的儿子在她的悉心教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学业优异,还十分懂事。长大后的儿子曾在节目中说:“妈妈当年的选择,让我拥有了完整的母爱,她是我这辈子最敬佩的人。” 关牧村的离婚故事,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彼时,“家暴” 仍是一个敏感话题,许多女性为了 “面子” 或 “孩子”,选择在不幸的婚姻中隐忍;而关牧村敢于直面家暴,甚至为了孩子放弃房产,无疑为更多受家暴女性树立了榜样 —— 她用行动证明,女性不必在婚姻中委曲求全,母爱的力量足以支撑她们走出困境。 如今,已 71 岁的关牧村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的歌声依旧温柔动人,而她的人生故事,更成为一段励志传奇。回顾 1990 年的那场抉择,关牧村曾说:“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但只要守住最珍贵的东西,就不会后悔。对我而言,孩子就是最珍贵的,为了他,我愿意放弃一切。”
1983年,31岁的关牧村已是中国乐坛炙手可热的歌唱家,凭借《吐鲁番的葡萄熟
精致的老汉
2025-10-18 17:08:36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