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一天,12岁的同治帝,去给母亲慈禧请安。不料,他刚走进门,便被眼前一幕惊

千浅挽星星 2025-10-18 21:45:40

[微风]一天,12岁的同治帝,去给母亲慈禧请安。不料,他刚走进门,便被眼前一幕惊呆了,慈禧正躺在床上闭着眼,而床尾有一双男人手,正捏在慈禧脚上,同治仔细一瞅那男人的脸,心中顿时起了杀意。   提起安德海,很多人觉得他不过是个得宠的太监,但事情没这么简单,安德海的权力根源,说白了,就建立在伺候好慈禧太后这个人身上,国家制度和宫廷规矩在他眼里都不重要。 安德海出身贫寒,却机灵过人,1844年净身入宫后,凭着两手绝活一步步扶摇直上。   第一手绝活是唱戏解闷,他总能逗得慈禧开心,另一手则更为私密:慈禧常年饮食不调,肠胃不好,安德海竟然独创了一套方法,能把太后如厕这事处理得妥帖无比,这种慈禧对个人需求的满足,让他换来了慈禧无上的信任。   早在咸丰帝病重时,安德海就敏锐地押宝慈禧,在慈禧发动夺权政变中,他成了慈禧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络人,这份功劳让他成了慈禧时代的总管太监。   但安德海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错把慈禧的私人宠爱,当成了可以肆意妄为的国家许可,仗着太后撑腰,他敢轻蔑地看待年幼的同治皇帝,敢从空虚的内务府里强行要钱。   甚至,他敢用一套粗瓷器设局,陷害曾经的盟友、位高权重的恭亲王奕訢,就因为他看不惯安德海的浪费铺张。   他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公然打破“太监不得出京”的祖制,1869年,他打着为皇帝采办龙衣的旗号,浩浩荡荡下江南,沿途摆的排场比钦差还威风,还借机大肆敛财。   当他的船队开进山东时,他面对的就是像丁宝桢这样捍卫国家法度的官员,安德海的死,本质上是“个人宠信”撞上了“制度底线”的必然结果。   在小皇帝同治的眼中,安德海不仅是个讨厌的奴才,更是夺走母亲关注的“罪人”,12岁那年,他亲眼看到安德海在为母亲慈禧按摩双脚,那一刻,他对安德海动了杀心。   慈禧对同治的教育一半是溺爱,一半是控制,这让本就缺乏父爱的同治既软弱又渴望反抗,而安德海的存在,让这种母子的矛盾变得越发尖锐。   更让同治无法忍受的是,安德海还在政治上针对他,他跟慈禧嚼舌根,说同治年少冲动,难当大任,这直接戳到了同治的痛处,把私仇变成了对皇权的捍卫。   所以,当山东巡抚丁宝桢抓捕安德海的奏报送到北京时,同治几乎没有犹豫,批准处死安德海,这是他短暂一生中,对母亲的控制最决绝、也几乎是唯一的一次成功反抗。   但这次反抗的代价也很惨痛:他和慈禧之间仅剩的母子温情彻底破裂,这也为他19岁便早逝埋下了伏笔。   安德海的跋扈还拆散了慈禧和恭亲王奕訢这对曾经的政治盟友,想当初,他们联手扳倒八位顾命大臣,安德海正是联络双方的功臣,可等到权力稳固后,安德海这个曾经的“工具人”开始变得碍手碍脚。   安德海早就不把恭亲王放在眼里,向恭亲王索要钱财被斥责后,转头就用“粗瓷事件”报复,逼得慈禧为了维护一个太监,去训斥劳苦功高的议政王奕訢,这让恭亲王彻底看清,在慈禧心里,私人宠信已经压倒了政治联盟。   所以,当除掉安德海的机会出现时,恭亲王立刻和同治帝站到了一起,除掉安德海,不只是杀一个嚣张的太监,更是对慈禧滥用权力的一次间接反击。   信源:浙江日报 长篇弹词又将开书,这次带你聆听《智斩安德海》  

0 阅读: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