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直都在盯着稀土行业,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庞

烟雨评社 2025-10-20 10:54:01

韩国一直都在盯着稀土行业,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稀土加工厂,可这座工厂如今却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 在全球稀土资源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韩国企业去年曾掀起一场备受瞩目的豪赌,斥资 30 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打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稀土加工厂,韩国企业的规划充满野心,他们渴望借助这座工厂,彻底摆脱对单一国家的稀土供应依赖,打破全球稀土产业现有的格局。 韩国对稀土的执念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根源在于它的产业刚需。作为全球芯片和电动车制造的关键玩家,韩国每年对稀土的需求量大得惊人,但自己国土上几乎没什么稀土储量,98% 的供应都得靠进口,其中 85% 直接来自中国。 前两年中国稍微收紧稀土出口,SK 海力士的芯片生产成本立马就多掏了 2.3 亿美元,这种 “卡脖子” 的滋味让韩国上下都坐不住了,迫切想搭建自己能掌控的供应链。 就在这时,哈萨克斯坦成了韩国眼中的 “救星”。2025 年初,这个中亚国家探明了一处全球第三大的稀土矿床,铈、镧等关键元素储量将近 100 万吨,妥妥的战略资源富矿。韩国总统尹锡悦立刻带队访哈,和托卡耶夫总统敲定合作,把韩国定位成中亚主要贸易伙伴。 SK 集团和浦项制铁这两大巨头随即联手砸下 30 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克套市动工建厂,设计年产能 2 万吨,号称能满足全球 15% 的稀土需求,还特意把项目塞进了 “美日韩稀土联盟” 的框架里,觉得这下既有资源又有靠山,稳了。 可工厂刚建起来,现实就给了韩国企业当头一棒。首先是电力问题,当初哈萨克斯坦承诺的一度电 0.05 美元根本没兑现,各种税费和附加费加下来,实际电价翻了两番。稀土加工本就是耗电大户,这座工厂一吨稀土加工要用到 3800 度电,光电费就得小两万块。 更糟的是,哈萨克斯坦的电力系统还是苏联时期的老底子,电网破旧不堪,高功率设备一启动就电压暴跌,动不动就跳闸,设备频繁罢工,维修零件还得从中国空运,一趟运费就好几万。 比电费更致命的是技术卡脖子。哈萨克斯坦能提供的只是原矿,要变成能用于工业生产的原料,得经过预处理和分离提纯两道关键工序,而这恰恰是韩国的短板。 破碎设备里的关键滤芯得靠中国供应,没有它机器就是摆设;分离提纯更是核心难题,全球能做到 99.99% 高纯度分离的主要是中国企业,欧洲产品最多到 99.5%,这 0.49% 的差距在芯片制造里就是天壤之别。 更麻烦的是,哈萨克斯坦的稀土矿伴生放射性元素,处理这种污染的环保技术韩国以前全靠和中国合作,可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新规,把稀土相关技术也纳入管控范围,这下技术通道直接被堵死。 环保部门因此叫停了试生产,工厂只能天天烧钱维持。韩国想找欧洲补救,对方产能不足;找日本帮忙,技术老旧且成本高;想绕道购买中国技术,直接被驳回。 运输成本也是笔糊涂账,从哈萨克斯坦把稀土运到韩国,一吨运费就得 3000 块,而稀土市场价才 4000 多块一吨,光运费就快把利润吃光了。更尴尬的是,连矿石样本检测都得送到中国实验室,一来一回耽误好几天,效率低得惊人。 当初韩国赌的是 “资源换安全”,却忘了稀土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和完整产业链,不是砸钱买矿就能搞定的。现在这座 30 亿美元的工厂停在戈壁上,成了全球产业链格局的生动注脚: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再雄厚的资本、再丰富的资源,也难以站稳脚跟。 韩国这30亿美元买来的最大教训可能是,在稀土这场游戏中,光有钱远远不够。从电力供应到精炼技术,从物流通道到地缘平衡,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稀土博弈的规则制定者,依然会是中国。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