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绞刑时刻:身子在抽搐、挣扎,周围观刑者高喊多吊3分钟 萨达姆的死,没有成

月鹿简科 2025-10-20 17:51:11

萨达姆绞刑时刻:身子在抽搐、挣扎,周围观刑者高喊多吊3分钟

萨达姆的死,没有成为一个句号,反而像拉开了另一场悲剧的序幕。所有的恩怨、政治、历史和仇恨,都浓缩在了那间行刑室里。

那既是法律的终点,也是复仇的起点;一个人的生命在此终结,一个国家的混乱却由此开端。

舞台的正中央,站着萨达姆。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他不像个囚犯,更像个演员,用尽全力上演着最后的“硬气”。

他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恐惧,平静得有些反常,仿佛赴死的不是自己。身上那件外套和白衬衫,让他维持着最后的体面。这和他之前希望被枪决,以军人方式死去的请求,其实是同一种逻辑——维护形象直到最后。

他把语言当成了武器。面对死亡,他没有求饶或忏悔,而是反复高喊着那些政治口号,把自己的下场和国家对抗捆绑在一起。

当他的目光触及绞刑台,便扭头看向身旁的鲁巴伊,神色凝重道:“此乃专为男人而设之地。”当观刑之人以什叶派领袖之名对他肆意奚落,他满脸轻蔑,反唇相讥道:“尔等也配称男人?””他用这种姿态,试图在权力彻底倒转的最后一刻,找回一点精神上的优势。

一个蒙面警卫骂他毁了伊拉克,他立刻反驳,说自己曾带领人民摆脱贫困,抵御外敌。这是他为自己一生功过,做的最后一次辩护。

然而,这场戏的导演和观众,却只想看到一场复仇的狂欢。这根本不是什么冷静的司法程序,而是一场夹杂着个人宿怨的清算。

关键人物鲁巴伊,曾是萨达姆的阶下囚,被关押过三次。他眼里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刻骨的仇恨,在他看来,把萨达姆吊死一千次都不解恨。他办公室里那个套着绞索的萨达姆塑像,更像是一件战利品。

台下的“观众”,大多是萨达姆政权的受害者。他们高喊着被处决的亲人或领袖的名字,这是最直接的以牙还牙。甚至有人喊着,要让他的尸体在绞索上多挂三分钟。

而这场复仇剧的背后,还有大国的默许。在视频通话中,美国总统小布什对行刑决定予以肯定,他轻轻抬起手,竖起大拇指,那动作虽简单,却似宣告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

美方急于让他闭嘴,或许就是怕他抖落出太多美伊之间不为人知的往事。整个审判过程也显得匆忙,律师被杀,辩护形同虚设,都指向一个目的:让他快点死。

幕布落下,一切都结束了吗?并没有。萨达姆的肉体消失了,但行刑室里的死亡气息,却像雾一样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伊拉克。

就连鲁巴伊自己都说,处决后他并无快感,只觉得“非常奇怪”,整个屋子被死亡的压抑感填满。暴力终结了暴力,却没带来解脱。

那之后的一幕极具讽刺。萨达姆的尸体被塞进一个白色袋子,由一架美军直升机运走。因为舱门关不上,尸体就那么放在地板上,飞越巴格达上空。而此时,“太阳开始升起”,但这阳光照亮的,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混乱国度。

伊拉克没有等来许诺中的明天。那个强人倒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迅速被混乱填满,国家四分五裂,日子比以前更难熬了。

吊诡的是,社会上竟出现了“怀念萨达姆”的声音。人们当然不是怀念他的暴政,而是在怀念那个时代至少还存在的秩序、稳定和基本的安全感。这些在当时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后来都成了奢望。

最终,那间行刑室成了一个缩影。一个独裁者演完了最后的政治秀,一群复仇者品尝了胜利的滋味,一个国家却从此滑向了更深的深渊。

绞索勒死的,不只是萨达姆的脖子,似乎还有伊拉克走向安宁的希望。那回响,远比重物坠落的声音,更悠长。

0 阅读:31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