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泽连斯基宣布了 10月19日,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抛出重磅消息:乌方

辰沙星 2025-10-21 00:42:48

快讯,快讯! 泽连斯基宣布了 10月19日,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抛出重磅消息:乌方正准备签署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的采购协议,计划未来数年分批交付,同时正全力争取欧洲国家让出供货优先权。这一表态既是对俄军空袭的强硬回应,更暴露了乌克兰在防空战中的紧迫处境。 对乌克兰而言,“爱国者”已是生死攸关的防线。目前乌军仅部署少量该系统,虽曾宣称拦截过俄军部分空袭武器,但实际拦截效果存在争议——今年5月有报道称,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曾摧毁乌军“爱国者”阵地,且英媒10月初数据显示,该系统对俄弹道导弹的拦截率已从8月的37%降至9月的6%。即便如此,它仍是乌方保护能源设施和城市的核心装备,随着冬季临近,俄军大概率加大空袭力度,现有防空力量早已捉襟见肘,此前乌方就坦言至少需7套才能形成基础防御网,如今直接加码到25套,足见需求之迫切。 可现实难题摆在眼前:“爱国者”已是全球爆款,波兰等国早早就签订了订单,乌克兰只能排队等待。更棘手的是产能限制,作为核心制造商的雷神公司,目前“爱国者”配套雷达年产量仅8套,还计划提升到12套,即便优先供应,25套也得生产数年。这也是泽连斯基急着找欧洲国家沟通协商的原因,他直言只要美国愿协调、欧洲肯让步,供货顺序就能调整。 钱的问题同样关键。一套“爱国者”系统连同导弹成本极高,单枚拦截弹就价值百万美元,25套的总投入堪称天文数字。泽连斯基早已想好对策:把俄罗斯被冻结的海外资产当作优先资金来源,同时依托与多国签署的28项双边安全协议筹措预付款。这种“用对手资产防对手”的思路,虽面临复杂法律问题,却成了乌克兰当下最现实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采购计划还藏着对美俄博弈的考量。就在几天前,泽连斯基访美求购“战斧”导弹遭拒,转向“爱国者”可算“退而求其次”的务实选择。而此时高调宣布,也是想在美俄布达佩斯会晤前强化自身筹码——手握更硬的防空牌,谈判桌上才能更有底气。 从目前进展看,乌克兰已收获部分积极信号:作为核心援助国的德国,8月初就宣布再向乌移交两套“爱国者”,9月已交付首批发射车,剩余组件将在2至3个月内分批到位,刚好能赶在冬季空袭高峰前形成战力。 此外,美国也未排除调整供货顺序的可能,此前就曾为支持对乌援助,优先向德国交付新系统以填补其援乌空缺。但25套的目标终究是场持久战,既要等产能、还得破解资金难题。这场防空系统的“抢购战”,注定要与俄乌冲突的走向深度绑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辰沙星

辰沙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